新華網 > > 正文

“90後”主操作手:精測妙控護送衛星入軌

2019年07月26日 15:21:13 來源: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新華社遠望5號船7月26日電題:“90後”主操作手:精測妙控護送衛星入軌

    高超

    7月26日中午,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5號船單船精準測控,圓滿完成衛星海上測控任務。

    這是遠望5號船自2007年建成下水以來圓滿完成的第58次海上測控任務,也是王宇執行的第27次任務。

    1990年出生的他,在船上工作已經整整10年。這次任務,他正式擔當雷達主操作手,實現了由“替補”到“主力”的華麗轉變。

    時差比國內早4小時的南太平洋任務海域,遠望5號船按照預定航線勻速航行。甲板上巨大的雷達天線緩緩轉動到指定位置,控制中心的調度聲此起彼伏,各類儀表儀器上的指示燈紅綠閃爍。測控係統主控機房裏,王宇嚴陣以待,方寸大小的操作臺,卻能聯動直徑12米的巨幅天線,通過它捕獲目標,牽引幾千公里以外高速飛行的火箭、衛星。

    火箭升空飛行約20分鐘後,順利抵達遠望5號船測控弧段。此時,主控臺顯示屏上,一個紅點竄入螢幕,王宇左手撥動轉輪控制“方位”,右手把穩操作桿控制“俯仰”,四兩撥千斤,操縱著雷達天線捕捉衛星信號,將代表目標的紅點牢牢鎖定在螢幕正中心。

    “長江五號發現目標。”

    “長江五號跟蹤正常。”

    鏗鏘有力的報告聲中,船上科技人員各司其職、繼續忙碌,有的開始數據記盤、有的監視設備狀態、有的電話溝通情況……巨大的天線將一束束電波射向太空,與衛星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資訊天梯”。

    王宇介紹説,捕獲目標是海上測控過程中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也是整個任務中最關鍵的一環。

    “由于衛星飛行姿態不斷在調整,跟蹤過程中會進入衛星天線干涉區,將造成信號不穩定,嚴重情況下可能引起信號失鎖、丟失。”王宇説。

    遠望5號船是此次任務唯一的海上測控點,不僅與陸上測控站之間沒有搭接,關鍵時刻還要做好應急測控準備。作為主操作手,王宇必須預想最壞可能,提前做好分析、準確掌握可能發生幹擾的時間節點,任務過程中要在關鍵時間重點關注信號強弱變化,並按照制定的重捕策略隨時做好重捕準備,確保跟蹤不間斷。

    自2011年擔任伺服監控員以來,王宇在測控係統多個頻段伺服崗位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先後保障雷達主操作手完成18次任務。伺服監控崗位可以説是主操作手的“副手”,知識儲備、實操本領和能力要求都很高,應急處置時更要具備替代“一崗”上陣的能力。

    王宇堅持每天進行針對性目標捕獲跟蹤練習,從監視螢幕到操作搖桿,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全神貫注,“一次聯調下來,手心裏都是汗”。

    任務中,他精準操控雷達天線,目標發現及時、捕獲快速、跟蹤穩定,獲取完整數據,持續海上測控約600秒,準確高效地向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送實時測控數據,為衛星太陽帆板展開等關鍵動作保駕護航,為任務全局圓滿成功作出了應有貢獻。

    短短10分鐘成功測控的背後,是“90後”主操作手10年始終不變的崗位執著和初心堅守,是整個團隊長時間的艱辛付出。

    王宇説:“在遠望號船上,只有崗位分工不同,沒有主角、配角之分。如果崗位需要,隨時回歸‘替補’席,全力為主操作手提供可靠保障。”

    遠望5號船從出海遠航到抵達任務海域,十幾個晝夜精心準備,測控、通信、航海、動力等係統齊心協力、默契配合。

    船控制大廳裏,船員們拉起慶祝任務成功的橫幅,掌聲和歡呼聲驟然響起。一片喜悅中,王宇走出機房,登上甲板,蔚藍的太平洋上,遠望5號船踏浪前行,在海面上劃出一道長長的艉跡。

【糾錯】 [責任編輯: 韓松豫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1021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