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銳讀丨“蜂群”作戰到底改變了什麼

2019年07月16日 12:31:05 來源: 解放軍報

    引言

    “蜂群”作戰是近些年來世界各國軍隊爭相研究著力打造的新型作戰模式,其最早源于智能無人集群項目。“蜂群”以其獨有的“大規模”“低成本”“高分散”“強飽和”等技戰術特點,區別于當前的“高性能”“多功能”“小規模”“精確化”的精兵作戰,極具顛覆性色彩。外軍甚至稱其為核武器技術以來軍事技術領域最重要的發明,是一種顛覆性技術。那麼“蜂群”作戰到底改變了什麼?

    改變了軍事主體觀念

    軍事主體是軍事運用的主導者、承擔者。軍事主體作為社會歷史的産物,反過來對軍事運動乃至社會發展産生極大影響。自人類有戰爭以來,人作為戰爭的唯一主體,始終主導、支配著物質、能量、資訊在不同時空范圍內進行作戰,牽引戰爭形態的發展和演變。然而,無人機“蜂群”的出現,推動軍事主體進入了人-機二元並存時代。“蜂群”作戰本質是無人智能化作戰平臺通過物聯網組成智能體係,在集群作戰演算法的控制下,進行平臺間的自組織、自適應、自協同,實現集群自主作戰的一種作戰模式。這種由非人類的智能體主導、支配戰爭資源進行自主作戰,在人類戰爭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盡管不久前爆發的敘利亞戰爭中,出現了無人化武器裝備配合人類的作戰行動,但參與作戰的無人平臺全程受人操控,與傳統意義上的武器並無二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主體。“蜂群”則全然不同,它是由智能武器平臺自主決策、自主組織、自主作戰,具有了主導、思維和行動的典型主體特徵。“蜂群”作戰的出現,標誌著智能化戰爭時代的開啟,未來戰爭將由人-機雙主體共同主導和影響,這將導致戰爭的形式和內容發生難以估量的變化,給未來戰爭形態演變和發展走向帶來巨大不確定性。

    改變了精確作戰理念

    20世紀90年代爆發的海灣戰爭,讓世人認識到精確作戰的高效低耗優勢。隨著精確制導技術的成熟和擴散,世界各國軍隊紛紛樹立了精確作戰理念。然而也正是由于精確作戰理念的普及,導致當前戰爭面臨一個全新的戰爭環境——精確對抗,即作戰雙方都試圖通過增強己方精確打擊效能、防禦對方精確打擊能力來奪取並建立優勢。這給精確作戰帶來了難以克服的瓶頸,裝備越來越精良、作戰精度越來越高,但作戰效能卻大大降低、作戰成本大大提高。有人參照“伊拉克自由”行動的實際數據進行了建模測算,假設每發精確制導彈藥都能實現100%的到達率並且彈藥目標比值為1.5:1,攻擊100個獨立目標只需使用150發精確制導彈藥。但是如果敵人的防禦係統將精確制導彈藥到達概率值削減到50%,同樣打擊100個獨立目標就需要使用750枚精確制導彈藥,這樣的戰果顯然偏離了精確作戰的初衷。“蜂群”作戰的出現,有效突破了精確作戰的瓶頸。首先,“蜂群”以廉降耗。“蜂群”中低成本無人機相比攔截的地空導彈便宜得多,即使被擊落幾架也不足為惜,大大降低了進攻成本。其次,“蜂群”以量增效。“蜂群”由于擁有大規模集群體量,可實施飽和攻擊,即使出現作戰損耗,仍然有足夠數量的作戰平臺能夠完成既定作戰目標。第三,“蜂群”以散強存。“蜂群”作戰中無人機通過機間網絡相互連結,形成廣域動態分布的態勢,實現了去中心化與動態聚合,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戰場生存率,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了突防概率,能夠較好確保作戰目標的達成。可見,“蜂群”是用群體智能作戰理念代替了精確作戰理念,是破解精確對抗瓶頸的有效選擇,推動了作戰理念由信息化時代向智能化時代轉變。

    改變了突防突擊模式

    傳統空中進攻作戰中,為提高突防概率和作戰效能,往往採用電磁壓制、隱身、高空高速、超低空和防區外遠端精確打擊等突防突擊模式,而“蜂群”作戰卻改變了這一切。首先,在突防方式上,“蜂群”採用的是全向突防和臨門突防。全向突防,就是沒有主要方向,對敵防禦體係進行全域多向突破,依靠數量規模優勢抵消敵防禦能力。這種廣域分散,動態聚合的戰法,可極大增強敵人的混亂性,使其無法重點打擊也無法重點防禦,陷入無處可打也無處可防的境地。臨門突防,是“蜂群”通過運輸機或隱身飛機投放在對方防區外前沿,自主組群後,鋪天蓋地地蜂擁而入,這種方式能較好地隱蔽作戰企圖,增大突然性,提高對方預警難度和抗擊難度。其次,在突擊方式上,“蜂群”採用的是分布式殺傷和飽和攻擊。分布式殺傷,是不同功能的智能無人平臺根據攻擊目標性質自主組網編組,形成廣域分布的多組攻擊群,從多域多向對目標進行攻擊,使對方防不勝防。飽和攻擊,是通過數量規模阻塞對方防禦通道或大量消耗對方防禦力量資源,使敵無力招架。顯然“蜂群”作戰突防突擊模式走的不是傳統的壓縮對方反應時間,實施精確破擊的制勝途徑,而是依靠動態組網的穩定性和靈活性以及數量規模的不對稱實現制勝。

    改變了武器研發思路

    受機械化戰爭思維影響,傳統的武器研發思路是基于平臺設計,追求武器平臺的高性能和多功能,通過綜合整合各種高精尖技術升級武器平臺的技戰術指標,尋求武器平臺的代差優勢。典型的武器裝備如美軍F-22戰機,兼備隱身性、超音速巡航、超機動等能力,在作戰中既可制空,又能對地,還可利用其先進的態勢感知和資訊分發係統充當作戰網絡的資訊節點。這些武器平臺固然戰力超群,但也存在研發難度大、周期長、價格昂貴、難以大規模列裝等缺點。同時,在作戰過程中,也極易形成體係重心,遭敵重點打擊,而一旦出現損毀,在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其整體作戰效能將出現斷崖式陡降。而“蜂群”作戰係統顛覆了追求單平臺能力指標的發展邏輯,它把體係效能作為重點。首先,係統功能化整為零。“蜂群”把諸多作戰所需係統功能分散到不同平臺上,使每一個平臺功能單一,但數量眾多。其次,平臺指數指標化繁就簡。“蜂群”在單平臺上盡量降低技術指標,在保證基本指標的前提下,重點保證單一係統技術指標。這樣一種做法顯然與現有的“大整合”“高性能”“多功能”背道而馳。“蜂群”之所以採用這樣一種顛覆性路徑,是因為運用了係統論的觀點,通過係統網絡結構的改變,一方面使各平臺自由組合生成不同作戰功能,一方面增加功能平臺作用路徑以涌現出更多作戰效能,實現“1+1﹥2”的作戰效果。同時,還運用了網絡“去中心化”的特性,減少重心存在,增強了作戰體係穩定性。這種以網絡智能耦合生成的作戰體係既成熟穩定又靈活多變,兼顧廣泛性和針對性,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各種作戰環境。而且“蜂群”研發周期短、價格低廉,確保了作戰體係的高效能需求和低成本需要。

    改變了現代戰爭規則

    戰爭規則受戰爭規律、制勝機理、作戰思想、裝備技術發展和戰爭倫理、法則約束。現行戰爭規則是在經歷了機械化和信息化戰爭形態發展,在國際相關組織協商下形成的,具有很強的信息化特點和以人為本的特性,強調“防止武力濫用”“約束戰爭規模”和“減少附帶殺傷”。但由于“蜂群”作戰的“低門檻性”“大規模性”和“無人化”特徵,極易輕啟戰端與無差別攻擊,從而改變現行戰爭規則。首先,“蜂群”低成本和低風險性大大降低了戰爭門檻。由于“蜂群”大量採用低成本無人機,加以現代3D列印技術的發展,小型廉價無人機可快速成軍,從而大大降低了作戰成本,再配以無人傷亡的低風險性和強大的作戰效能,“蜂群”成為快速發動戰爭的首選利器。從近幾年利用小型無人機群發動的作戰實踐看,小型無人機群大都被運用于重點破襲和定點清除的特種作戰,盡管這些機群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蜂群”,但它們的作戰運用已經暴露出“蜂群”作戰開始成為戰爭發動者的首選。其次,“蜂群”的數量規模性極易升級戰爭規模。由于“蜂群”作戰效能隨著數量規模的遞增而遞增,要有好的作戰效能必然增大“蜂群”規模,然而由于“蜂群”作戰效能隨數量規模的擴大呈非線性爆裂增長,很難有效控制,極易引發戰爭的升級和戰爭規模的擴大。第三,“蜂群”的無人化和智能化極大增強了無差別攻擊的可能性。“蜂群”作戰是智能化的自主作戰,由于任務規劃通常以目標任務為牽引,作戰體係內所有係統的相互合作以完成任務響應為先,加之無人化的自主決策,很難做到目標上的具體區分,尤其是目標體係中的人員和其他非作戰目標,因而勢必增大無差別攻擊的風險。(柴山)

【糾錯】 [責任編輯: 李一葉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9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