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衛星再利用:太空上演“搭積木”

2019年03月08日 08:11:33 來源: 解放軍報

    經過數十年不間斷的航太發射,目前的地球靜止衛星軌道上存留了大量報廢衛星。如果不能對這些報廢衛星加以拆除利用,不僅會浪費眾多太空資源,還會對在軌航太器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此,科學家提出了衛星“即插即用”的新思路,在太空中對航太器進行“搭積木”組裝再利用。

    事實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提出“模組化航太器”設計理念,仍在組網的第二代“銥星”商業衛星中就專門預留了通用介面和載荷安裝空間。航太器模組化構建不僅是實現空間快速響應的重要途徑,也將在空間係統快速構建、航太器在軌維修與功能擴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破解太空探索難題

    日前,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支援研制的“細胞星整合技術實驗”衛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以進一步在軌驗證衛星模組化相容有效載荷的能力。

    傳統航太器普遍存在設計、制造和部署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遠遠無法滿足地面對空間係統能力支撐需求的快速增長。同時,現有航太器還存在功能單一、通用性不強、重構和升級復雜等問題。一項分析表明,目前航太器多是“獨一無二”專門設計而成的,僅衛星研制成本中就有85%是重復性設計造成的。

    如果航太器組件能像電腦設備一樣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將會顯著降低空間係統設計、制造、測試和運作成本。更何況,束縛人類太空探索步伐的還有一項技術瓶頸,就是運載火箭發射能力的制約。如果能在外太空實現各功能模組的“按需使用”,太空探索也就不必“束手束腳”。

    2002年,美國開始研究能實施“太空抓捕”的高靈敏度太空機械臂,進而提供“在軌服務”。在模組化構建思路牽引下,美國在“作戰響應空間”計劃中提出了“即插即用衛星”概念。在上述研究基礎上,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于2011年進一步啟動了“鳳凰計劃”,旨在捕獲退役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再配合部分新發射的衛星,實現在軌直接組裝生成新衛星。

    賦予航太器新生命

    模組化構建的突出特點就是使用開放式架構。在中心基本架構基礎上可添加通信、氣象探測、導航定位等各種功能模組。按照模組化劃分標準,可以把衛星整體劃分成多個功能模組,每個功能模組都是獨立整體,能獨立完成一項或多項任務。由于各個功能模組採用了標準統一的介面,不同生産廠家生産的功能模組在機械、電信和數據介面上可以相互相容,能較為方便地實施組裝,勢必催生航太器發展升級的新形態。

    在“細胞星整合技術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之前,國際空間站就先後進行了多次模組化構建航太器的初步試驗。2018年3月,“寄宿”在通信衛星上的“有效載荷在軌交付衛星”,就是由4顆“超級整合細胞星”模組化構建而成的。此次升空的“細胞星整合技術實驗”衛星平臺包含了14顆“超級整合細胞星”,每個小的“細胞星”都是具有全部平臺子係統功能的聚合體。

    “超級整合細胞星”聚合體就好比電腦主機板上的中央處理器,相互之間通過開源軟件共用電力、姿態控制和數據處理資源,且中央處理器的運作數量也可通過軟件實時改變,就跟搭積木一樣簡單。即便是“超級整合細胞星”中某一個出現了故障,其他“細胞星”上的相關分係統也可通過軟件控制來替代其工作。

    “細胞星”概念的出現給航太器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航太器能夠像由細胞構成的有機生命體一般,實現自我重組和替換修復。“細胞星”只是“鳳凰計劃”中關于“組裝衛星”的一小步。未來還將建立起面向重復利用的在軌服務支援體係,通過對廢棄衛星上的元器件進行回收,最終整合構建成新的可再利用衛星。

    此外,為確保未來戰爭中能及時補充和維護失效軍用衛星,美國還提出“作戰響應空間計劃”。通過部署快速響應、低成本、面向戰術特點的小衛星,作為大型空間係統的有效補充和增強。2006年,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開展了“即插即用衛星”演示驗證項目,通過採用開放式標準和介面,使用自識別組件,實現模組化衛星的係統自動配置功能,進一步壓縮了衛星係統的部署時間和所需成本。

    未來應用潛力巨大

    除美國外,德國宇航局也推出一項研究項目,主要思路是將傳統衛星平臺分解成數個在軌服務智能建造塊,通過在軌裝配和維護,延長航太器使用壽命,同時減少太空垃圾的産生。事實上,模組化構建技術的出現,在太空環境保護上確實是一項有益之舉。

    模組化構建展示了未來航太器發展的廣闊應用前景,勢必對全球航太技術産生深遠影響。利用模組搭建平臺,能靈活、快速實現客戶需求和任務定制,大幅降低航太器的全壽命成本,進一步縮短部署周期。通過分批發射的不同模組實現在軌裝配,還將擺脫現有運載能力束縛,進一步催生出超大型航太器。此外,大量模組化構建的航太器有助于增強空間係統的抗毀性和可靠性,使之更易于維護升級。

    事實上,模組化構建還有著巨大的軍事應用前景。通過“鳳凰計劃”,美軍試圖建立反衛星作戰的新模式。當需要攻擊敵方衛星時,可直接利用“鳳凰計劃”發展的捕獲和太空切割技術,將敵方的在軌衛星拆除破壞。還可以利用專門開發的衛星基件,更換敵方衛星的資訊處理裝置,實現對敵方衛星的“換腦”式控制或策反。通過模組化構建技術直接從敵方衛星上“竊取”部件,在打擊敵人的同時還能壯大自己,這就比單純毀滅對手要更加高明。

    一旦模組化構建技術發展成熟,具備“在軌組裝衛星”能力的一方,其空間係統的抗毀能力和快速恢復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張玉民、張瑗敏)

【糾錯】 [責任編輯: 丁鵬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7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