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開啟軍地應急救援一體化新模式

2019年02月19日 09:25:03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開啟軍地應急救援一體化新模式

    指揮員足不出戶便可察看百裏外事態發展狀況,進行人員、物資調用;救援隊伍、救援器材和救災物資實現同步開拔施救

    “罕臺鎮西南發生地震,請你部迅速查明情況,開展抗震救援和救災行動……”“迅速啟動應急救援救災機制,通知民兵應急分隊到事發地域集結!”春節前夕,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一場軍地合成應急救援救災一體化拉動演練正在進行。

    筆者看到,在近-30℃的氣溫下,接到指揮部遂行抗震救援命令後,人武部迅速啟動軍地應急指揮係統。人武部值班室內,國防動員暨軍地聯合應急指揮平臺大螢幕熒光閃爍,潛力數據、地理資訊、圖傳定位、預案生成盡收眼底,分隊集結、車輛啟用的命令同步發出。15分鐘後,14臺指揮、運輸、救援車輛,裝載著生命探測儀等應急裝備和帳篷、棉衣、棉被等救援物資,從人武部的大門駛向事發地域。與此同時,120個代表著民兵應急隊員實時位置的小藍點也在大螢幕上不斷閃爍,從四面八方趕赴事發地域。

    東勝區是鄂爾多斯市核心區,2018年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榮獲“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和“工業百強區”等稱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如何有效預防自然災害、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成為擺在軍地各級面前的難題。

    “為了破解難題,我們借助地方科技力量和救援物資,按照軍地一體、統籌合用的辦法,集中使用應急救援和救災優勢力量,加快軍地應急救援一體化步伐。”東勝區人武部部長鄭永光介紹,在多方調研、反覆論證的基礎上,他們按照軍地一體、統籌建設的思路和便于啟用的原則,整合民兵應急裝備器材庫和民政局、紅十字會等地方救災物資儲備庫,將“兩庫”集中建在人武部院內,並按需存儲防暴、防汛、防火、抗震等應急救援器材萬余件,儲備帳篷、被褥、衣物、急救物品等救災資源共23類5000余件。人武部還與地方有關部門共同制訂了應急救援救災綜合預案和道路交通、車輛保障預案,確保一有情況,實現人員與裝備、救援與救災一體化伴隨保障。同時,他們還協調鄂爾多斯市警航支隊,在人武部庫區設置直升機起降場,在交通受阻的情況下實現救援救災不斷線。在這種應急模式下,如果發生自然災害,裝備、物資能夠在1小時內送達東勝區內各救助點,5小時內可跨區運送至鄂爾多斯市各旗區救助地。

    “報告指揮員,我前方指揮組已到達指定地域並展開工作,民兵應急分隊和救援救災物資已全部到位……”“繼續收集震災資訊,馬上展開人員搜救和傷員安置救助工作……”筆者在前方指揮車內看到,4G圖傳與後方指揮大廳全時通聯。隨著指揮大廳螢幕上數據不斷更新,分隊報告、指揮部命令頻頻傳遞,方案計劃實時共商共用。無人機現場拍攝的畫面顯示,救援隊伍、救援器材和救災物資同步投入、緊急施救……在後方指揮大廳,值班人員還為筆者調取了工程搶修、保交護路、醫療救護等9支民兵專業隊伍的值班視頻,查看了重要目標偵察監視係統,所有資訊一目了然。

    “足不出戶,便可察看百裏以外事態發展狀況,進行人員、物資調用;第一時間,救援隊伍、救援器材和救災物資實現同步開拔施救。”在東勝區人武部指揮大廳內,人武部政委徐海東介紹,過去應急救援救災都是各部門單打獨鬥,各自為戰,耗時費力不説,效果還難保證。而現在通過軍地聯合應急指揮平臺,融合軍事指揮專網、國防動員網、衛星網等“六大網絡”,使應急指揮實現了“鍵對鍵”“面對面”,讓指揮更加高效快捷。鄂爾多斯市委常委、東勝區委書記張佔林深有感觸地説:“牢固樹立國防和經濟建設‘一盤棋’思想,使國防動員和民兵應急力量建設的路子越走越寬。”(王繼東、楊建榮)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06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