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有“硬刷子”才能刷新人才方陣

2018年10月08日 18:29:43 來源: 解放軍報

    “自己有一潭水的知識,才能奉獻給學員一碗水的智慧”“沒有幾把‘硬刷子’,就帶不出過硬學員”。這是很多教員的深切體會,就連毛澤東同志也不例外。

    毛澤東曾感嘆他在抗大任教的經歷:“花了幾個星期,收集了些材料,主要是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每天晚上寫,白天睡覺。講課只講了兩個鐘頭。”在一次講課後,他幽默地説:“我折本了。我花了四夜三天的時間,才準備好了講課提綱,講矛盾統一法則,哪知只半天就講完了。豈不折本了嗎?”可見,當好合格教員還真不容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前不久,本報報道了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教員范進發從博士艦長到軍校教員的先進事跡。按説,博士艦長應該到大洋大海中一展風採,而范進發卻走上了三尺講臺。這正是我軍培養人才的現實要求,也是對軍校教員能力素質的迫切需要。教員有幾把“硬刷子”,才能培養出有硬功夫的學員,刷新人才方陣。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主席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要承擔起這一時代重任,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學識。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要有一潭水。

    強軍興軍,要在得人。培養一流軍事人才,沒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萬萬不行的。教員作為軍事院校的脊梁,作為軍事人才的酵母,只有懂打仗、曉實戰,才能帶出會打仗的高徒。陳賡大將有句名言:教員是“做飯做菜”的,學員是“吃飯吃菜”的。如果教員水準不夠,能力不行,做出來的“飯菜”學員不愛吃,甚至根本無法吃,如何能培養出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又如何能做到讓學員“從院校直接走向戰場”?

    教員之于人才的作用有多大?一部抗大辦學史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當年的抗大,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先後任教。抗大辦學9年,先後為抗日根據地輸送了20多萬名優秀的軍政幹部,他們中既有能徵善戰、統領千軍萬馬的高級將領,也有披堅執銳、帶頭衝鋒的基層指揮員。就連侵華日寇岡村寧次也聲稱,“寧可犧牲20個日本兵換一個抗大學員,用50個日本兵換一個抗大幹部”。

    有人曾指出,“在沒有戰爭檢驗的情況下,檢驗一個國家軍人的素質和軍隊的戰鬥力,只要到軍事院校裏看一看,便可以得出結論”。到院校看人才培養,實質上也是對教員能力素質的檢驗。目前,我軍院校教員學歷層次、專業素養有了很大提升,但懂得現代化戰爭的教員還不夠多。有的教員任職經歷不夠豐富,軍事職業經驗、指揮專業素質、專業實踐技能相對較弱;還有的在院校一幹就是一輩子,對部隊情況不是很熟悉,不能很好地對接戰場需求。諸如此類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

    “學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時代,新的體制、新的編制、新的力量結構、新的作戰模式、新的科學技術對人才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對教員的政治素養、戰略素養、聯合素養、指揮素養、科技素養提出了超越以往任何時候的高標準。教員具有幾把“硬刷子”,懂一體化聯合作戰,才能培養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懂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才能帶出現代戰爭的明白人;懂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才能錘鍊出能夠打贏未來戰爭的指揮員。如果不懂戰場、不知部隊、不曉未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僅會嚴重誤人子弟,也是對強軍事業不負責任。

    實戰鍛造名師,名師必曉實戰。提高教員的能力素質,為學員做出好的“飯菜”,一方面,可以讓懂打仗的一線指揮員走上講臺,傳強軍興軍之道,授能戰止戰之業,解未來戰爭之惑。另一方面,可以加大院校教員同部隊、機關幹部交流力度,加深教員對部隊戰略策略、作戰指揮、作戰裝備、作戰能力等整個軍事鬥爭準備的了解,實現“多見者博、多聞者知”。如此,才不愧師者、名師的光榮稱號。(嚴滿偉)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67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