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九成以上被調查者認為對網絡謠言應“主動亮劍”

2018年09月20日 10:14:05 來源: 解放軍報

    “跨越長城,走向世界。”1987年,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從北京發出,中國人“觸網”的序幕正式拉開。如今,互聯網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智能手機成了大眾“標配”。

    30多年來,互聯網給中國帶來歷史性巨變,以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越發深入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産生活。然而,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在享受其帶來的便利之時,也面臨安全問題的困擾。尤其是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個人生活、企業生産、社會運作都將與互聯網深度捆綁。越來越多的連接點,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安全漏洞。

    網絡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震網病毒蔓延、“棱鏡門”風波、勒索病毒攻擊等事件告訴我們,網絡安全威脅近在咫尺,築牢國家安全的無形邊疆任重而道遠……

    網絡傳播的便捷性、隱匿性和快速裂變性使其成為謠言滋生的重要土壤,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巨大風險。如何有效應對,已成為重大時代課題。

    圍繞這一話題,筆者對329名民眾進行取樣調查(圖表1)。結果顯示,認為應當“主動亮劍”的佔90.6%,持“放任自流”觀點者佔3.1%,表示“不清楚”者佔6.3%。很明顯,在網絡空間抵制謠言謬論、弘揚時代正氣已成為民眾思想共識。

    那麼,如何有效應對網絡謠言呢?受調查者普遍認為應採取輿論引導、內容封控與線下處置相結合的辦法綜合應對。具體到實踐中,不同手段的運用應有主次緩急之分,要突出不同環節和時機選取合適的方式,才能奏效、管用。從調查情況看(圖表2),受調查者中支援內容封控措施的佔38.2%,反對的佔54.6%;支援對線下處置措施的佔41.2%,反對的佔44.7%。可以看出,民眾對這兩項舉措存在較大分歧。而對于發聲引導措施,支援者和反對者佔比分別為72.1%、9.8%,意見總體趨同。

    總的看,大多數人已意識到主動發聲、回應關切是應對網絡謠言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事實上,只有及時公開事實真相,降低資訊不透明度,謠言才會不攻自破。因此,面對謠言時,必須把握時、度、效要求,做到——

    力求搶先發聲。研究顯示,網絡社交媒體資訊傳播在2小時內就能達到峰值的75%。我國《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資訊,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近幾年發生的“假軍人高校求婚”“紅黃藍幼兒園虐童”等涉軍輿論事件中,當事方遵循輿情處置“黃金4小時”法則,第一時間搶佔話語解釋權,為應對輿論危機提供了借鑒。

    突出立體發聲。2011年,英國倫敦發生大規模社會騷亂。為控制事態,英國政府關閉了社交媒體。但事後發現,此舉也關閉了網民糾正謠言和動員民眾恢復秩序的意見渠道。這啟示我們,面對網絡輿論,除了官方權威發聲,還可借助網上大V、民間機構和網民影響畫好“同心圓”,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發聲體係。

    善于靈活發聲。應對網絡輿論沒有現成教科書,還須根據輿情態勢靈活應對。可以在充分了解網民意向基礎上,靈活採取借力發聲、轉移焦點、情感共鳴等技巧解疑釋惑。關鍵是找準時機、把握節奏,巧妙整合輿論中斷點、冰釋輿論疑點、疏導輿論淤點,憑事實終結謠言,以法理贏得公信。(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孫亦祥)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57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