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燃燒”青春

2018年08月14日 11:04:04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燃燒”青春——透視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營官兵矢志強軍的心靈軌跡

    一營“火”了。

    作為現代化新型陸軍的探路者,他們像一團熾熱的火焰,吸引了軍營內外的目光。

    然而,我們讚美熾焰的光和熱,莫忘了是什麼在不盡燃燒;我們欣喜轉型重塑的加速,莫忘了是什麼在默默傳動……

    是什麼在燃燒?是一代代官兵的理想與信念,是一代代官兵的青春與熱血。正是這種最可寶貴的“燃料”,讓使命之火、勝戰之火因之燎原、得以不息。

    58年前,這片黑土地上,一名叫雷鋒的戰士説:“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58年後,這片黑土地上,一營肩負轉型使命的官兵,燃燒青春寫下屬于他們自己的強軍傳奇。

    “如果只是心安理得地等著下通知、給任務,等不來今天的戰鬥力,更等不來今天的一營”

    連長王雷想起那天早晨,下士李宗法敲開自己房門的一刻,至今眼眶有些發熱——

    新型火炮列裝當天,一營黨委出人意料地決定:7天後實彈試射!

    消息一傳出,立刻在全旅炸了鍋:“7天?!能把裝備部件弄明白就不錯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營有點冒泡啊”……

    當晚,李宗法輾轉反側:作為改革前就已聞名全旅的優秀炮手,自己從新兵下連開始就跟著老班長練專業、學原理、研構造、打實彈,那是多少年的苦功夫啊。可這一次,不僅裝備是全新的,時間又只有7天,自己要不要去挑這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擔子”?

    當晚輾轉反側的人,還有王雷,“這副擔子可不是憑一口氣就能挑起來的,有人敢上嗎……”

    然而,讓王雷難以忘懷的是,最終第二天來找自己的李宗法,已是那個早上第4個申請參加實彈射擊的戰士。

    “其實,7天就實彈射擊,沒有人給一營下任務;誰去打第一炮,更沒有人來指定……”教導員于林新回憶往事很欣慰,“憑啥?全憑擔當!如果只是心安理得地等著下通知、給任務,等不來今天的戰鬥力,更等不來今天的一營。”

    等不起,慢不得,李宗法和戰友們進入了“讀秒”狀態。光是表尺裝定改裝,李宗法一天就要練習上百組……

    7天後,實彈射擊如期而至。李宗法沉著地站在炮位上,賦予射向、裝定表尺……“轟”的一聲,炮彈挾裹著熱浪射向天際。觀摩臺上,首長和專家紛紛站起身來。

    “報告,正中地環靶心!”廣播裏傳來報靶員激動的聲音。成績公布,8發炮彈全部命中。那一刻,李宗法熱淚奪眶而出——這群兵,打出了歷史!

    不等不靠,説幹就幹,兄弟單位開玩笑説:“一營的表,只有倒計時。”

    ——無先例可循、無定型裝備、無教材可用、無人才儲備、無配套設施……“我們就用粉筆畫出突擊車來”,一連指導員王東寶描述著剛組建那會兒,“學哪個零件,就在突擊車上畫哪個,最後新型突擊車配發下來一看,我們都算先混了個‘臉熟’。”

    ——沒有模擬器材、沒有訓練場地,副連長許超祥利用手電筒、熒光棒和信號彈,在夜暗的條件下模擬目標,組織導彈夜間瞄準練習。短短5天,官兵們每人平均模擬試射百余次。

    無人機班首任班長張亞星報到時,偌大的宿舍裏只有副班長遲志輝。兩人相視一笑:“這無人機班還真是名副其實的無‘人’‘機’班!”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戰鬥力不能等米下鍋。無人指導,無機訓練,他倆從零開始,從基礎理論學起。白天的時間不夠用,就在連隊會議室辦起了“兩個人的夜校”,常常一個問題討論到深夜……一年下來,他們硬是啃下了《飛行原理》《無人機偵察基礎》等多本專業書籍。

    每一滴汗水都不會被辜負。冬去春來,第一套無人機配發3天,他們就順利完成首飛任務;43天後,他們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戰場”偵察任務。

    聽説他倆的這段經歷後,跟班的廠家工程師在工作日志上寫下一句話:奇跡,其實在時機到來之前就注定要發生。

    “新裝備形成戰鬥力,可是塊‘硬骨頭’,豁出命也得啃下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營官兵最知道今天的戰鬥力來之不易,代價幾許……

    一連火箭筒副手徐衝,笑著衝記者指了指自己咧開的嘴:“我貢獻了半顆門牙。”

    “裝備大多數是未定型的,需要在訓練中不斷試驗、完善。比如新型突擊車內,如何將這麼多武器穩妥地放置,如何保證迅速攜帶武器下車戰鬥,都需要研究。”

    那次效能試驗,顛簸的突擊車內,徐衝負責火箭彈的安放。這時,電臺裏傳來了連長的喊聲:“各車注意,迅速通過炮火攔阻區。”

    突擊車快速衝過一個土坎,大家一下子被拋起,又重重地落在座椅上。

    “噗”,徐衝吐出一口血,赫然還裹著半顆門牙。大家看向他,徐衝咧嘴一笑説:“親了火箭彈一口”。

    回憶這段,徐衝不以為意:“新裝備形成戰鬥力,可是塊‘硬骨頭’,豁出命也得啃下來。”“半顆門牙”事件之後,近5000字的試驗報告上報並有多條建議被採納,才有了現在各種配套、實用的武器固定器、捆綁帶。

    轉型,哪一處沒有溝溝坎坎?哪一步沒有艱難考驗?

    那一年,八百裏瀚海,一場實彈演練展開,陣地上8門火炮狂吐火焰,直指“敵”方目標。

    “報告,一炮卡彈,尾焰還在彈夾箱急速燃燒!”

    “所有人迅速撤出陣地!”

    而此時,相鄰的炮車還攜有數百枚彈藥,一旦發生連環爆炸,後果不堪設想。營長宋恒哲一咬牙,提起滅火器衝向著火的炮車。

    沒有什麼言語能勝過一個好樣子。有敢上刀山的排頭,就有敢下火海的排尾——明火撲滅了,“事故彈”還卡著,誰去排爆?技術骨幹齊刷刷站出來一排。

    然而,新炮車剛配發不到一年,還未定型,排爆有很多未知數……

    開閂、取彈、轉移……“轟”的一聲巨響,“事故彈”最終被成功引爆。此時,在場的官兵早已汗透衣襟。

    “改革強軍是一盤大棋,每名軍人不僅僅是一枚普通棋子,更是走向勝利的奠基石”

    打完最後一發子彈,圓滿驗證了車載重機槍火力效果,摘得全旅比武桂冠的射手楊士泓,抑制不住自己的熱淚,輕輕撫摸著還在發熱的機槍,許久許久……

    他的退伍命令,在一個月前就已下達!

    2015年9月,又到老兵退伍時。然而,此時正是一營迎接裝備作戰試驗鑒定的關鍵時刻,大批戰士離隊必然影響試驗的品質,因為即將退伍的戰士中,有很多是與新裝備一起成長的好手。

    “一次入伍,終生是兵。作為軍人,關鍵時刻怎能離崗?”迫擊炮班一炮手金虎毅然寫下推遲退伍申請書。當兵兩年,他實彈射擊60余發無一脫靶,是響當當的神炮手。

    “你一個兵有啥重要的?”家人無法理解。按照之前的商定,10月11日,雙方家長將為他和未婚妻舉辦婚禮。

    ——被稱為新型指揮控制車“活教材”的上等兵黎祥,同樣申請推遲退伍。他本該按時回去繼續完成學業。

    ——多次被評為“訓練標兵”的副班長佟梓源,同樣申請推遲退伍。作為大學體育專業高材生,瀋陽市一所中學早已邀請他回校任教。

    祖國需要我,什麼也不説。114名老兵主動遞交推遲退伍申請書,確保了試驗圓滿成功。

    這一仗打得精彩,打出了寶貴的數據。硝煙散盡,老兵們已悄然離去。

    某連指導員劉靜偉是在那一年轉業的。帶著連隊骨幹“原創”了20余份新型速射炮教案教材的他談及此事,直言無悔:“我們馴服了千裏馬,縱然不能親身駕馭,也要欣喜地看著它向遠方賓士。”

    “很多官兵沒有趕上一營今天的榮光,沒有趕上祝捷的那一天,沒有趕上評功、評獎。但對于一營的轉型建設,他們是無私無畏的奮鬥者,更是無欲無求的傳棒者。”某連連長劉巍永遠不會忘記,2014年7月31日早操時刻,因為改革需要,68名並肩作戰多年的連隊官兵調整離開。大家沒有一句怨言,打起背包就奔赴新的崗位。

    擦掉眼淚,他在筆電扉頁上寫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們作為留下的人,要替離開的同志完成好轉型建設任務。”

    訓練中意外骨折,劉巍堅持“帶拐上崗”,始終身在一線,拐杖底用來防滑的膠布換了又換……

    不到一年,劉巍成為第一批通曉全連專業的人。

    回望來時路,喜歡下棋的劉巍打了個比方:贏的時候,棋盤上還剩下幾枚棋子?勝利不僅屬于剩下的棋子,也屬于那些“出局”的棋子。改革強軍是一盤大棋,每名軍人不僅僅是一枚普通棋子,更是走向勝利的奠基石。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成功必定有我”的擔當,轉型可期,強軍必成。(錢曉虎、魏兵、向勇、陶李)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324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