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賽場第一”距離“戰場第一”有多遠

2018年08月10日 20:16:28 來源: 解放軍報

    8月8日下午,首次由中國陸軍承辦的“安全路線”工兵分隊項目落下帷幕。在這項考驗工程兵部隊遂行作戰工程保障能力的比賽中,中國參賽隊奪得3個單項第一和接力賽團體第一。

    優異的成績背後,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在比賽中,俄羅斯和烏茲別克斯坦參賽隊自始至終對結果零申訴、零投訴。

    “雙‘零’,源于比賽公開公正。”“安全路線”項目裁判組裁判長助理屠義強介紹,在團體接力賽和工兵班組單項賽中,能否快速排除雷場地雷對最終成績影響很大,因此雷場設置是否公平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為此,裁判組提前3個小時入場清理無關人員,並在施放幹擾煙幕、設置偽裝網等情況下隱蔽布雷,以防方案“泄露”。俄烏兩國參賽隊對此十分滿意,並稱其為“魔鬼式設雷”。

    在一次克服絆發雷場障礙訓練中,烏茲別克斯坦參賽隊第一次投擲掃雷錨未能成功,第二次才完成,按比賽規則要被罰時。這引起烏方疑惑:“第二次與第一次能有多大差別?”

    “戰無定法。如果多給敵人一次機會,就是多給自己一分危險。”裁判組副裁判長姬改縣教授曾留學俄羅斯,也曾以翻譯身份隨隊出國,與不少國家的工程兵部隊有過深入交流。當他表述完自己的觀點後,各國參賽隊員都表示認同。一位外軍參賽軍官表示,今年的比賽規則設置緊貼實戰,為他們國家的工程兵訓練提供了借鑒。

    近年來,隨著在邊境掃雷、國際維和等任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工兵已經逐步走進世界視野,打造的“中國品質”“中國速度”正成為一個個響亮的中國品牌。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斷對中國工兵實戰化水準提升的有益探索。

    “國際軍事比賽是個很好的平臺,各參賽國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分享,促進各自工程兵部隊實戰化能力向縱深拓展。”姬改縣坦言,賽場拿第一後,需要做的就是思考與“戰場第一”的距離。

    “安全路線”項目比賽雖已結束,但留給中國工兵的思考還在繼續。

    在幾個單項賽比拼中,中國參賽隊雖然用時最短、罰時最少,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外軍參賽隊學習。在平時訓練中,按照中國工兵的操作要求,重型機械化橋都是倒車架設,完成後要先回到己方一側,而後編隊抵達對岸。比賽中,俄羅斯參賽隊完成最後一跨橋梁架設後,橋車沒有返回,而是直接採取倒車方式抵達對岸,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符合戰場戰術要求。

    外軍的組訓觀念也值得借鑒。雖然接觸中方重型機械化橋還不到一周,但烏茲別克斯坦參賽隊卻在決賽中表現搶眼,3跨橋梁架設僅用時13分鐘。原來,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們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單個課目學習上,一個課目練到熟練才會進行下一個。在正式比賽前,烏方參賽隊員僅完成一次全過程演練。這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方式,恰恰提高了人員對裝備的深入掌握。

    “要把賽場當成一面鏡子,敢于正視不足。”姬改縣認為,“庫爾勒”維吾爾語意為“眺望”,這與“國際軍事比賽”的意義不謀而合。通過比賽,我們可以近距離與世界各國軍隊進行交流協作,全方位感知外軍先進訓練理念。同時,我們要在對比中搜尋和彌補不足,促進練兵備戰,全面提升戰鬥力。(錢曉虎)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93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