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陳薇:一雙纖手,鑄就生物防控堅盾

2018年06月03日 16:40:30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纖手鑄造生物防控堅盾

    ——記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

    陳薇在做實驗。

    “大力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先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力度……”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令軍隊女科學家陳薇倍感振奮。

    在她的辦公室裏,幾張照片引起記者的注意。

    一張是在金秋時節的清華校園,一襲披肩長發的她面對鏡頭,雙目含笑;另一張是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現場,習主席接見基層人大代表時微笑著與她親切交談;還有一張是在西非塞拉利昂,幾位參與埃博拉疫苗臨床試驗的當地工作人員合力將她托舉起來,拋向空中,照片中每個人都是一臉燦爛的笑容……

    幾張照片上的燦爛笑容,映照著夢想成真,也映照著使命如山。如今的陳薇,身為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多年來,她勇探生物安全領域“無人區”,用一雙纖手為國鑄造生物防控堅盾。

    199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的陳薇,懷著從軍報國的理想,走進原軍事醫學科學院,踏上攀登醫學高峰的徵途。

    “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殺手,是國家安全的隱形威脅。”憑著職業敏感和軍人使命,陳薇將抗病毒藥物作為主攻方向,積極申請國家和軍隊課題支援。

    任研究室主任後,陳薇率領團隊歷時10余年,成功研制首個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的重組疫苗。這一科研成果,奠定了陳薇團隊在該領域的領軍地位。

    面對實驗室裏10年如一日的寂寞艱辛,陳薇説:“除了熱愛,還有身為軍人的使命和責任。”

    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憑著敏銳的科研直覺,陳薇預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幹擾素,對SARS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

    疫情防控十萬火急。為了盡快驗證這一判斷,她率課題組冒著生命危險,連夜進入生物安全三級負壓實驗室,與當時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病毒零距離接觸。

    身著厚重防護服、每次持續工作八九個小時,其間不吃不喝甚至不能上衛生間。實驗關鍵階段,整個課題組連續奮戰,在最短時間內驗證了幹擾素的有效性。

    歷史不會忘記陳薇團隊的付出:1.4萬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幹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危急時刻見行動,防疫戰場顯擔當。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陳薇再次臨危受命。擔任“國家減災委科技部抗震救災專家委員會”衛生防疫組組長的她,組織編寫《震後衛生防病30問答》和《衛生防疫與心理援助知識手冊》,冒著余震危險率隊在廢墟上打響一次次戰“疫”……

    給任務就是給信任。在她看來,身為軍人,就必須隨時準備應對下一場戰爭;作為軍隊科技工作者,更要善于在科研領域下先手棋、打主動仗。

    2014年2月,西非大規模爆發並迅速向外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引發全球恐慌。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陳薇在疫苗研發中挺身擔當:“做真正有效的疫苗!”

    這一年年底,陳薇率團隊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世界為之矚目,國人為之振奮。

    榮獲“求是傑出青年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當選“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先後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陳薇贏得了諸多榮譽,但她始終把榮譽的取得歸功于團隊。

    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離不開強有力的創新團隊和平臺。伴隨軍事科研機構的調整改革,陳薇乘勢而上,瞄準生物安全領域學科交叉的特點,積極引入自動化、物理學、信息安全、應用化學、工程力學等專業人才,搭建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梯隊;同時積極建言獻策,為建立相關領域國家級實驗室,為應對顛覆性生物技術威脅奔走呼吁。

    “科研創新永遠在路上。”這是陳薇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在這條路上,她帶領團隊奪得許多個第一,未來還有無數個第一,等著她和她的團隊去創造。(邵龍飛 莊穎娜 曲鳴明)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885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