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身臨戰場環境,哪還敢有過日子思想

2018年05月30日 10:50:37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身臨戰場環境,哪還敢有過日子思想——任務部隊和平積弊減少的啟示①

    “看到敵人越過我邊界,聽到炮火在耳邊轟鳴,保家衛國的情懷、求戰求勝的血性一下子就起來了。”來自國際維和、聯合軍演、邊境管控、海上維權、大洋護航等任務部隊的調查顯示,受領任務之前,不少官兵認為現在是和平年代、仗一時打不起來,有的後顧之憂比較多。

    可是,一旦走到戰場前沿,大部分官兵感到衝突隨時可能發生、戰鬥氣息撲面而來,主動寫請戰書,自願推遲離隊,甚至對身後事也作了安排。一位戰士給父母寫信:“如果我犧牲了,你們一定要趁著年輕再生一個,替我盡孝。”

    “有了這樣的戰場環境,哪還敢有安逸思想?有了這樣的敵情觀念,哪還會有和平積弊?”一位旅領導深有感觸地説,執行急難險重任務,虛事閒事雜事明顯少了,官兵享太平、過日子、怕苦累的念頭也打消了。

    “一線不願下火線,二線爭相上前線。”機關調研了解困難,任務當頭,沒有一個官兵反映生活艱苦、家庭困難的,説的都是與打仗直接相關的事。一名戰士發高燒仍撐到換崗,剛走出敵人視線就一頭栽倒在地,醒來後的第一句話是:“我為祖國站崗,決不能在對手面前倒下。”

    從“生活味”到“硝煙味”,一前一後變化如此之大,讓人不禁發問:這樣嚴陣以待的敵情觀念、聞戰則喜的戰鬥激情、緊而又緊的戰備意識,怎麼會從天而降?我們一直下大力氣破除的“仗一時打不起來、打起來也輪不上我”“打仗是領導的事、是軍事機關的事”等和平思想,怎麼會一夜之間煙消雲散?

    想想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指戰員整天備戰打仗,睡覺吃飯都得想著防敵人偷襲,哪會有什麼“和平病”!正如一位開國將帥所説:“老想著過日子,不但過不好日子,可能連小命都沒有了。”

    反觀當下,個別單位以不打仗的心態做打仗的準備,以打仗的標準幹與打仗無關的事。有的機關幹部把工作當成上下班,把參加值勤值班、戰備演訓當“出公差”。少數官兵只見太平盛世、不見群狼環伺,談論較多的是“房子的價格”“汽車的牌子”“賺錢的點子”,而關注軍情熱點、實戰訓練、武器裝備的較少。

    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某種程度上講,關鍵是少了任務部隊十萬火急的軍情、爭分奪秒的備戰、你死我活的鬥爭。我們常説,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常勝之家,必先悉敵人。可是,敵情是什麼?敵人在哪裏?很多時候,敵情大多在沙盤裏、地圖上,敵人往往在想定裏、“藍軍”內。但在任務部隊,敵情就在身邊,敵人就在眼前。因為,天天臨陣對敵,戰鬥隨時打響。

    戰場讓一切變得簡單。試想,如果敵人就在面前挑釁,你還能沉醉于“享太平”嗎?如果海盜就在前方出沒,你還能甘心當“旁觀者”嗎?如果雷區就在腳下延伸,你還能熱衷于“過日子”嗎?顯然不能,戰場之上、敵人面前,再存有和平念想,就可能成為虎狼之食,淪為國家的罪人。

    然而在當前,任務部隊畢竟是少數,一味靠“狼來了”點燃官兵思想上的狼煙是不現實的,坐等走上戰場讓和平思想自然消失更是十分危險的。從現實情況也看到,一些部隊進入戰備狀態後精力高度集中,一旦局勢有所緩和,個別官兵就會放松警惕,有的甚至講:“看樣子是打不起來了,天天準備還有必要嗎?”

    那麼,沒有任務部隊的“任務”,就一定練不出箭在弦上的敵情觀念、引而待發的戰備意識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任務部隊和平積弊減少足以説明,“和平病”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環境足夠逼真,就能逼走一些和平思想、趕走一些和平做派、擠走一些和平套路。

    其實,習主席早就為糾治和平思想開出了藥方:“部隊還是要練,不採取實戰化練兵,不加強練兵的力度,就無法消除‘和平病’”“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來的”……言武備者,練為最要。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只要各部隊自覺拉近訓練與實戰之間的距離,何愁不能像任務部隊一樣,逼得過日子思想無處遁形呢?

    我軍的核心職能是打仗,沒有一支沒有“任務”的部隊。敵情觀念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實戰化練兵“練”出來的。每名官兵腦子裏永遠有任務,眼睛裏永遠有敵人,肩膀上永遠有責任,胸膛裏永遠有激情,時刻緊繃打仗這根弦,時刻肩扛打贏這座山,時刻等待出徵這道令,就能夠鏟掉頭腦中的銹蝕,剔除思想上的懈怠,牢固立起“戰爭準備時期”的概念。(張順亮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883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