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結束伊拉克反恐戰爭,美軍加速戰略轉向

2018年05月24日 20:59:12 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日,伊拉克反恐聯合部隊地面組成司令部司令沃爾特·皮亞特少將在巴格達宣布,在伊拉克境內打擊“伊斯蘭國”的主要作戰行動已經結束。在這種情況下,駐伊美軍的部署重點開始轉向阿富汗。但實際上,特朗普政府的美國軍事戰略已經發生重大轉變,反恐作戰已不是核心任務,結束在伊拉克的反恐戰爭將進一步促進美軍正在進行的戰略轉向。

    伊拉克艱難的打擊“伊斯蘭國”之路

    應該説,伊拉克反恐戰事能夠迅速結束,是國際反恐聯盟全力支援伊拉克打擊“伊斯蘭國”的結果。2014年,當“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摩蘇爾地區産生之後,伊拉克迅速成為全球反恐戰爭的主戰場。同年9月15日,全球26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巴黎承諾幫助伊拉克“採取一切必要手段”打擊“伊斯蘭國”。2014年12月12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2015財年國防預演算法案,其中就包括專門打擊“伊斯蘭國”的50億美元經費,主要用于訓練和保障伊拉克安全部隊。

    同時,伊拉克與“伊斯蘭國”的戰鬥不是兩方交戰這麼簡單,由于該組織成員涉及極廣,這給伊拉克反恐作戰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為此,伊拉克屢屢尋求外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支援。早在2015年11月23日,訪問日本的時任伊拉克外交部長賈法裏在東京召開記者招待會,就消滅以伊拉克及敘利亞為據點的“伊斯蘭國”呼吁開展與該組織成員出身國之間的情報交換等更為密切的國際合作。

    此後,在國際反恐聯盟的支援下,伊拉克軍隊開始了艱難收復國土的戰鬥。2015年3月,伊拉克政府軍收復提克裏特,同年12月收復拉馬迪,2016年6月收復費盧傑。2017年7月,經過9個月的激戰,伊拉克軍隊終于收復“伊斯蘭國”誕生地摩蘇爾。

    2017年12月9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正式宣布,打擊極端組織的戰鬥結束,政府軍已經解放所有被佔領領土,並完全控制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至此,伊拉克境內以領土和準國家形式存在的“伊斯蘭國”基本消亡,伊拉克政府宣布打擊“伊斯蘭國”的戰鬥已經結束。緊接著在12月10日,伊拉克政府在巴格達舉行閱兵,慶祝打擊“伊斯蘭國”的戰事取得勝利。

    雖然伊拉克最終獲勝,但是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伊斯蘭國”在佔領伊拉克廣大領土期間,以兒童和其他平民作為人肉盾牌,將醫院、清真寺、學校等當作武器制造和存儲基地,連綿的戰事導致大量人員傷亡以及民眾流離失所。據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伊境內的暴力衝突和恐怖襲擊造成近3萬名平民喪生,伊拉克戰爭結束以來持續的武裝衝突已經造成超過300萬名平民流離失所,約1100萬名平民需要人道主義援助。

    盡管如此,美國和伊拉克政府都強調,伊拉克的解放並不意味著反恐乃至打擊“伊斯蘭國”的戰鬥已經結束。美國和全球反恐聯盟將繼續支援伊拉克安全部隊,為其提供咨詢、培訓和裝備。

    實際上,要真正解決伊拉克的恐怖主義威脅,軍事手段只是初步的解決途徑,更深層次的是內政問題。正如伊拉克反恐事務專家希沙姆·哈希爾認為,在擊敗“伊斯蘭國”之後,伊拉克政府應立即著手促成社會和解,實現伊不同教派、不同民族間的和解具有重要意義,即“一個社會在民族、教派和思想等方面越是和諧,這些(極端)組織便越難找到突破口”。

    駐伊美軍調整部署至阿富汗繼續打擊“塔利班”

    在這種形勢下,駐伊美軍開始調整部署轉向阿富汗,重點打擊仍在活躍的“塔利班”恐怖組織。今年4月25日,阿富汗“塔利班”發表聲明宣布將對阿富汗政府和“外國佔領軍”發動一年一度的“春季攻勢”。

    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辦公室在5月1日的一份報告中稱,截至2018年5月,“塔利班”仍佔領14.5%的阿富汗地區,另有30%的地區處于爭奪狀態。為此,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埃裏克·帕洪社表示,美國確認打敗“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後,美軍部隊將從伊拉克轉移至阿富汗。

    美國軍事網2月7日報道稱,美國空軍少將、北約駐阿富汗空軍指揮官赫克宣布,由于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勝利,美軍中央司令部已經將阿富汗定位為今後的“主攻”方向,為此美軍將更多的戰鬥機與情報偵察飛機投入阿富汗戰場。在去年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公布了對阿富汗的新政策,宣布美國將向阿富汗增兵,加大打擊恐怖分子的力度,而與此同步進行的就是美軍從伊拉克撤軍。

    據悉,根據伊拉克與美國達成的協議,美軍將撤走60%的兵力,只留下4000人。美國國防部2017年11月27日發布的一份資訊圖表顯示,截至當年9月30日,駐阿富汗美軍人數為15300人,駐伊拉克美軍人數為8900人,駐敘利亞人數為1720人。這表明,在此之前美軍就已經逐漸將兵力部署的重心由伊拉克轉移至阿富汗。

    對于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殘余武裝,美國正在逐步將打擊的主責向盟友和伊拉克轉移。一方面,為了緩解兵力不足,美國要求盟國承擔更多的責任。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今年1月向北約總部發信,呼吁北約在伊拉克成立北約任務團,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訓練伊拉克軍隊。美國政府官員還呼吁此後應該由北約而不是由美國來領導打擊“伊斯蘭國”的聯盟。

    另一方面,伊拉克政府軍已經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境內外打擊“伊斯蘭國”殘余武裝的責任。4月19日,伊拉克空軍戰機空襲了伊敘邊境地區的“伊斯蘭國”據點,炸死包括5名“伊斯蘭國”頭目在內的武裝分子。

    緊接著在4月24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在每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盡管“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均遭遇慘敗,但是敘利亞復雜的局勢和仍在持續的衝突為該組織提供了喘息之機。為此,伊拉克戰機將繼續空襲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基地、指揮部等目標。

    美國戰略重心由反恐轉為大國競爭

    實際上,隨著伊拉克反恐戰事的落幕,在阿富汗持續進行的反恐作戰也不是美軍下一步的關注重心。美國國防部在今年1月19日公布了新一版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摘要部分,明確指出了美國國防戰略重心的轉移。報告指出,“國與國間的戰略競爭,而不是反恐,將是現階段美國國家安全方面的首要關係。”

    這意味著,特朗普時代的美國軍事戰略將由自2001年“9·11”事件之後曠日持久的全球反恐戰爭,轉為應對傳統大國之間的大規模軍事對抗。

    與反恐戰爭時代主要應對非常規作戰不同,大國競爭時代的美軍開始回歸應對潛在對手的大規模常規作戰。一方面,美國開始大幅調整兵力部署。美國《防務新聞》近日表示,美國海軍和國防部高層開始研究將正在中央司令部轄區活動的“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派往歐洲地區,從而打破近30年來在海灣地區持續保持航母作戰力量存在的態勢。

    對此,國防部長馬蒂斯提出了“90天前沿部署”設想,即航母無需刻板遵守8個月的固定訓練時間,以避免活動過于規律,從而使對手容易判斷和預測。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也支援這一做法,認為大國競爭需要海軍快速出現在對手“未曾預料的地點”,以形成有力威懾,隨時應對高端衝突。

    另一方面,美國開始重新組建新部隊。今年5月4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德森宣布,美國將重建第二艦隊,以負責美國東海岸和北大西洋防務。據悉,該艦隊司令部將于7月1日開始運作。雖然該艦隊的規模還未確定,但是在2011年解散之前,第二艦隊曾經擁有126艘艦船、4500余架飛機和近9萬名官兵,是北大西洋最強大的一支海軍力量。

    對此,理查德森表示,“世界已重返大國競爭時代,美國安保環境再次變得困難和復雜起來。”外媒普遍認為,美軍此舉是為了應對日益活躍的俄羅斯海軍而採取的對抗措施。這一切都意味著,美軍正在加速從反恐戰爭時代轉向進入應對大規模戰爭時代。(王鵬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糾錯】 [責任編輯: 陳曦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5129879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