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資訊時代陸軍戰術新演變

2018年05月15日 09:04:12 來源: 解放軍報

    資訊時代戰爭形態加速嬗變,新的作戰方式不斷涌現,傳統的作戰制勝機理、方式方法、戰術運用已很難適應新時代新環境要求,迫切需要陸軍戰術在各領域加速創新。

    戰鬥指導由“殺傷消耗”向“體係破擊”轉變

    殺傷消耗型指導在陸軍合同戰鬥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我軍歷來視殲滅敵有生力量為直接目的和最高原則。信息化戰場,陸軍作戰目的和勝負的衡量標準不僅僅在于殲敵數量的多少,而在于強調破壞敵作戰體係。主要包括:

    非接觸機動造勢行動,通過偵察監視、電磁資訊壓制、戰術機動、時空控制等手段,在直接對抗尚未展開前,就注重採取地面及其他空間領域的機動造勢行動,以形成先期部署的整體優勢和對抗前的行動優勢。先期遠端破襲行動,綜合運用遠端無人機偵察與監視、電子幹擾與火力突擊、陸航前出機動打擊或機降破襲等手段,控制或破壞敵機動、集結、開進、展開、構工、隱蔽等行動,迫使敵無法完成有效的戰鬥準備。信火、兵力破擊與遮斷行動,通過封鎖、破襲、遮斷敵作戰體係目標和行動之間的聯繫,打亂敵作戰節奏,破壞敵作戰協同即可達成戰鬥目的。

    戰鬥指揮由“關注直接交戰”向“主動設計戰場”轉變

    機械化時代,戰鬥指揮的重心大都圍繞攻城略地的直接交戰展開。資訊時代,更加強調通過對戰場、力量和戰鬥方式方法的有效設計,創造戰場態勢、交戰條件、行動環境。

    注重創造戰場資訊優勢,提前掌握對方投入戰場各類電子資訊目標的工作方式和數據,預先掌握並針對敵電子目標實施攻擊的力量布設情況,實時監控敵網絡行為。注重營造戰場情報優勢,掌握敵對上通聯和對下指揮的渠道、手段和方式,破解其通信密碼、密語,盡可能掌握並跟蹤其指揮通信網絡;採取各種方式獲取對手的作戰企圖、行動預案和計劃。注重構設戰場時空優勢,塑造能“居高臨下”的戰術制高點,有效部署力量佔據重要的目標或關鍵點;搶佔能“鎖住咽喉”的重要樞紐,切斷敵體係要害的關鍵聯繫;主動設計“先敵一步”的關鍵行動,有針對性設計能提高創造有利態勢的機動條件。

    力量運用由“臨機編配用兵”向“單元模組組合用兵”轉變

    資訊時代依托網絡連結,將平時特定作戰功能的模組化單元進行隨機組合,形成基于作戰任務需要的模組集合、動態編組和廣域配置的力量體係。一是力量構成小配屬大支援。信息化戰場,基于聯合作戰體係支撐下的小配屬大支援格局基本形成,陸軍合同部隊只需小配屬甚至不配屬,自身力量進行模組化編組即可遂行任務。二是戰鬥編組平戰一體。隨著陸軍兵種(專業)力量按建制平時模組化編組形成,戰時以模組化的建制力量抽組編成若幹突擊或防守、火力、防空等群隊,即可實現編組合成性。三是力量配置多域分散。未來作戰受任務多變、戰場廣闊透明等因素制約,陸軍戰鬥空間將由過去幾平方千米向幾十甚至上百平方千米拓展,戰鬥力量將呈現出非線式多維星點式分布狀態。

    戰鬥程式由“兵力順序交戰”向“火力主控並行作戰”轉變

    傳統由兵力主導的順序作戰,通過逐次消滅敵有生力量,逐點爭奪、層層剝皮來達成作戰目的。而火力主控並行作戰,通過火力主導戰鬥進程、控制戰鬥節奏、決定戰鬥結局,戰場呈現為行動方式非線式機動、交戰態勢犬牙交錯。其主要行動包括:

    聚焦目標的信火打擊,通常依據敵體係目標的結構特點、戰術價值,以及己方作戰需求,採取資訊引導火力、信火並行等方式,摧毀敵要害、節點,癱瘓敵作戰體係,將其打散、打亂、打弱。基于效果的毀傷評估,通過捕獲並評估重要目標的結構、外觀、功能、通聯、數量等詳細資訊的毀傷情況,評估敵目標毀傷情況、體係結構狀態與預期的契合度。一旦資訊與火力毀傷達到預期效果,則果斷投入合成突擊力量,奪取和控制陸上敵重要目標。運用後續力量實施追殲與搜剿、穩定與控制等行動,保持對作戰地區重要目標、區域和關鍵地形的持續控制與防守。

    戰鬥協同由“軍種內部協同”向“內聚外聯並重協同”轉變

    隨著陸軍部隊合成化程度和參與聯合作戰融合程度的提高,陸軍合同戰鬥要強化內聚與外聯並重的協同意識,以適應小配屬大支援模式下對作戰協調的基本要求。協同主體由“內”向“外”拓展,陸軍部隊要更主動、頻繁的與聯合作戰體係內其他軍兵種兵力、火力、電磁等的協同,注重與聯合資訊攻擊、聯合火力打擊和聯合特種作戰等關鍵行動的協調。協同空間由“平面”向“立體”延伸,更加強調空域與電子資訊空間領域的協同與銜接,更加注重戰術空域管控。協同重心由“行動”向“效果”兼顧,尤其是聯合作戰火力和資訊毀傷效果,直接影響陸軍合同戰鬥力量運用和行動進程。(黃宏強 李偉華 孫強銀)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872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