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瑞典芬蘭與北約能走多近

2018年03月29日 13:41:41 來源: 解放軍報

    2月底,美國國務院批準了向瑞典出售防空係統的軍購計劃,價值超過12億美元的上百枚“愛國者”導彈將于2020年開始交付。此前不久,芬蘭也宣布將向美國購買總額數億美元的海軍武器裝備。評論人士指出,這些舉措不僅將加強瑞典、芬蘭與美國及北約的協同作戰能力,更是北約拉攏兩國從而加大對俄羅斯圍堵遏制力度的最新舉措。

    在北歐幾個國家中,瑞典和芬蘭顯得有些“另類”——這兩個將“中立”界定為“國家身份關鍵部分”的國家,長期奉行獨立防禦政策,沒有加入北約。然而,近年來,兩國與北約關係不斷走近,卻是不爭的事實。

    ——2014年,兩國同北約簽署“東道國協定”,可參與北約的聯合演訓,北約在緊急情況下將對其提供軍援。

    ——2016年,北約獲準在徵得瑞典允許後向該國派遣駐軍。當年6月,芬蘭首次以東道國身份參加了北約“波羅的海-2016”海上聯合軍演。

    ——2017年9月,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西方-2017”大規模聯合演習幾乎同時,瑞典在北約多國支援下,動員兩萬多兵力,舉行了本國2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極光17”軍演。

    這些行動讓不少人納悶,瑞典和芬蘭這兩個將“中立”界定為“國家身份關鍵部分”的國家,真的要投入北約的懷抱嗎?

    兩國與北約的走近,很大程度上是緣于俄羅斯與北約對峙的加劇。隨著北約與俄羅斯對峙的影響“外溢”,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的持續,歐洲出現了冷戰後少有的緊張氣氛,一向被視為“和平綠洲”的北歐國家也慢慢在改變。2014年10月底,“疑似俄潛艇在瑞近海擱淺”事件發生後,支援瑞典“入約”的民調支援率曾一度飆升至近70%,芬蘭則有60%的受訪者視俄為“威脅”。

    這種情況下,同北約這個全球最大的區域性政治軍事集團走近,成為兩國的選擇。畢竟,無論是雙邊安全互助,還是北歐五國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其深度和廣度都非常有限,能起的作用不過聊勝于無。

    然而,在目前及可預見的未來,兩國並不會徹底放棄中立、加入北約,那樣既不明智,也不現實。

    冷戰結束後,兩國一直秉持“中立”地位,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左右逢源”。兩國不用供養大量本國軍隊及外國駐軍,減小了國防開支,還可安心發展經濟,這也是兩國成為世界最發達國家、建成“高福利社會”的重要原因。同時,在北約與俄羅斯之間搭建起溝通和談判的平臺,也大大提高了兩國的國際政治地位。

    一旦加入北約,兩國與俄羅斯固有的經貿關係將遭到重創,來自俄羅斯的不動産投資和遊客將大大減少,甚至面臨俄經濟報復和制裁的威脅。而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兩國加入北約將破壞北歐地區戰略平衡,成為北約與俄羅斯博弈的“前線國家”,不得不替北約“頂雷”。北約軍隊一旦駐扎在芬蘭與俄羅斯長達上千公里的邊界上,兵抵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城市,將觸及俄羅斯的核心利益。

    屆時,北約與俄羅斯之間一旦有風吹草動,兩國必然首當其衝,有可能“引火燒身”。到那時,西方大國的軍事援助恐怕也是“遠水難解近渴”。即便沒有實際的軍事衝突,兩國的國防負擔也將驟增。據專家評估,不要説達到北約軍費GDP佔比2%的標準,即便與北約歐洲成員國的平均軍費GDP佔比水準(1.45%)持平,瑞典每年軍費開支就將至少增加10億歐元。

    另外,瑞典和芬蘭兩國都有較深的“柔性”安全文化,更加推崇民事及外交、法律手段來應對安全問題,採取軍事行動時也格外強調“合法性”。因此,兩國對北約近年來力推的海外軍事干涉行動並不完全讚同。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時,兩國雖表示政治支援,但並未派兵參與。在利比亞戰爭中,芬蘭“照例缺席”,瑞典雖然派出了8架“鷹獅”戰鬥機,但僅限于執行空中警勤和偵察任務,並沒有參與空襲。事實上,兩國盡管早在1995年就加入了歐盟,但支援“入約”的民眾大多不超過三成,兩國政府也始終沒有啟動“公投”程式。

    不難看出,瑞典芬蘭兩國與北約走近,更多地是基于現實的安全需求,而非對其理念與行為方式的認同。雖然與北約的關係在不斷升溫,但兩國都不會輕易拋棄“和平、中立、睦鄰”這一堅守多年的“生存和繁榮之道”。(志開 海鏡)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983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