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美國戰略評估大師是如何煉成的?

2018年02月14日 11:22:47 來源: 參考消息網

    原標題:美國戰略評估大師是如何煉成的?《最後的武士》帶您一探究竟

    近期,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了《最後的武士:安德魯·馬歇爾與美國現代國防戰略的形成》的中譯本。作為近年來較為難得的一本介紹美國軍事戰略評估的著作,本書以美國國防部凈評估辦公室及凈評估方法創始人——安德魯·馬歇爾的人生軌跡為線索,介紹了軍事戰略凈評估方法的起源和應用,安德魯·馬歇爾在蘭德公司和國防部凈評估辦公室任職期間,參與美國核戰略、戰略力量運用、常規軍力對比和新技術革命等多項重要評估的過程,以及長期軍事競爭的理論分析框架的提出等事關美國現代軍事戰略演變的內容。筆者在本書出版後的第一時間閱讀了中譯本,並有幸參與了北京大學國際安全與和平研究中心和世界知識出版社舉辦的中譯本新書發布暨研討會。下面,筆者將就閱讀本書後的一些粗淺印象並結合研討會中的觀感,對這本著作進行簡要地評述。

    《最後的武士》一書既以介紹美國軍事戰略的凈評估部門/方法的演變過程為要旨,則筆者關注的首要重點即是凈評估方法的特點。從本書的敘述中可知,凈評估方法是一個以研究特定戰略問題(如蘇聯的軍事-經濟互動,美蘇常規軍力對比等)為目的,以涵蓋因素廣泛的定量分析路徑為框架,通過具體的情景分析/模型分析來尋找美軍或其假想敵的弱勢能力,並以此為指導未來戰略規劃和軍力發展的突破口,通過針對性地強化競爭優勢來抵消對手的軍事能力,最終取得軍事競爭的優勢。相比于此前通過簡單質性判斷和靜態數量對比(如部隊規模,裝備數量,部署數量等)來分析軍事實力和軍事戰略的戰略評估方法,凈評估方法涵蓋的影響實力分析的因素更準確和全面,因而其評估的前瞻性和對決策的指導作用更完善。同時,凈評估方法是基于大國進行長期戰略競爭的假定,以及對有限軍事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的需求而提出的,因此該方法對于選擇軍事資源投入的切入點(針對假想敵的弱勢能力發展自身優勢)和提高國防投資的效能都有較強的指導意義。考慮到目前中國所面臨的戰略環境,以及對長期競爭中的軍事績效的要求,這一點尤其具有借鑒意義。

    在關注凈評估方法具有的上述特點的同時,馬歇爾為這一評估體係做出的方法論指導也值得關注。首先,凈評估方法所採用的分析路徑和分析因素,比較切合戰略決策的實踐過程。在分析蘇聯的核戰略、常規軍事能力以及軍事-經濟活動的過程中,馬歇爾將蘇聯的政治史/軍事史傳統,組織文化,蘇聯軍政機構在決策和執行過程中的內部互動,以及蘇聯軍政領導人的思維習慣等因素納入到對蘇聯的戰略分析框架中,從而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和解釋蘇聯的決策行為,並對蘇聯軍事戰略演變和軍事能力運用做出更好的評估。這種將分析對象的歷史背景、制度結構特徵與行為特徵納入到分析框架中的思維路徑,對于理解戰略和決策有著較好的指導作用。其次,在戰略評估的過程中,馬歇爾更關注事關戰略判斷的一些關鍵性問題的提出,以及對于現時戰略環境的“診斷”,而不是急于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對策。這種習慣使凈評估方法在情報-決策的過程中起到了橋接的作用。原始的情報資料具體而微,包羅萬象;但最終的決策卻需要對于全局性的戰略圖景和重要問題作出決斷。關注“提問”與“診斷”的習慣,使馬歇爾將其評估的重點放在對于片面瑣碎的情報資料的分析判斷上,進而通過分析整合有效提高了情報的利用效率和參考價值,並幫助決策機構和領導人進行“思考”。最後,在面對繁復而各不相同的具體問題時,馬歇爾注重保持分析框架的開放性、創新性和批判性,謹慎地使用既有分析方法,並不斷尋求新的分析因素的引入。這種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使凈評估方法免于流于僵化的思維定式,並能在各種戰略評估的實踐中不斷更新其理論框架,使之具有與時俱進的能力。

    除凈評估方法自身的特點外,《最後的武士》一書在培養戰略人才和構建戰略決策評估機制方面也提出了有價值的觀點。回顧書中提及的馬歇爾在芝加哥大學、蘭德公司、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防部凈評估辦公室成長和活動軌跡,不難看出,研究者個人廣泛而深厚的學術基礎,與一個打破學科壁壘和層級禁錮、以戰略問題為導向的工作團隊相融合,為戰略人才和戰略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絕佳的環境。馬歇爾得益于蘭德公司所提供的良好工作環境的滋養,隨後又以類似的開放態度主導了凈評估辦公室的建設,在40余年的時間裏為美國戰略學界培養了大批人才。同時,從書中提及的不少研究人員的經歷可以看出,美國戰略評估機構的人才,往往能夠在各行業之間自由流動。這一打破行業壁壘,將軍隊、政府機構、企業界(尤其是軍工企業和大型跨國企業)和學術界/智庫的聯繫打通的機制,使得參與戰略評估的研究人員能夠克服各行業/部門內部存在的思維慣性和片面觀點,借鑒來自其他部門的分析方法和視角,在推動戰略評估方法不斷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教育和提高。此外,打破部門界限的人才任用機制,使得戰略評估機構能夠從各行業廣泛徵募具有研究潛力的人員,並以委託-發包式的工作模式將評估重任交付給相關專業人員,以應對層出不窮的新的評估需求。考慮到中國戰略評估機制尚不完善,戰略評估人才的培養也亟待加強的現狀,美國的經驗可以為中國的戰略評估領域的發展提供一些啟發。(馬騏騑)

    《最後的武士》作為一本記述美國戰略研究界代表性人物的傳記,在介紹凈評估部門和方法的演變發展的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從內部觀察美國軍事戰略史和戰略決策過程的寶貴的視角。在學習戰略史的過程中,我們所接觸的文獻大多是對戰略觀點和思想的直接表述,卻罕見對戰略演變的長期觀察,以及對戰略的形成過程的介紹。《最後的武士》一書通過敘述蘭德公司和國防部凈評估辦公室的戰略評估活動,側面折射出了許多美國軍事戰略議題的提出、討論互動和最終形成的過程。其中包括施萊辛格和拉姆斯菲爾德(第一個任期)時期美國在歐洲的常規作戰戰略、溫伯格時期美國與蘇聯的全面競爭戰略,以及切尼和佩裏時期美國新軍事革命等戰略的提出和演變過程。從上述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政治領導人、官僚機構、軍隊與決策研究機構的互動與碰撞,以及不同的思維偏好和利益考量在上述互動中如何形塑了現代美國的歷代軍事戰略。這對于深化我們對于美國軍事戰略認知和判斷,把握美國軍事戰略和決策的特點和思維方式,都具有獨特的意義。

    在談及安德魯·馬歇爾及凈評估方法的諸多借鑒意義後,筆者認為也應該談談凈評估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和缺陷。凈評估方法,究其本質來説仍屬于一種定量研究方法。盡管馬歇爾盡力擴充該方法的分析框架並擴大其適用性,但仍無法將凈評估方法打造為“十全十美”的普適性戰略評估手段。從馬歇爾親身參與的戰略評估來看,他較多關注諸如核戰略、空中力量戰略、蘇聯軍事-經濟結構和新技術革命等領域,而其本人對于評估路徑和思維偏傳統的陸海軍戰略的建樹不多(書中提及的陸海軍戰略評估多是馬歇爾的部下和門生所做)。馬歇爾建樹較多的領域,一般都是在冷戰時期興起、歷史傳統較少而對技術的路徑依賴較多的領域,因而他所擅長的定量研究方法和理工科/經濟學知識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但對于結構和戰法受歷史影響更大,組織行為相對更復雜的陸軍和海軍戰略來説,對于凈評估方法能否起到獨佔性的戰略評估作用,筆者持懷疑的態度。比如,在書中提及的對1940年法國戰役的分析中,一個具有官方背景的強大的研究團隊大費周章才“發現”德軍具有作戰優勢的原因。而如果從德國陸軍的戰爭史和戰役法入手,這一“發現”則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常識而已。因此,對于凈評估方法能否被普遍地推廣到所有戰略評估領域,筆者認為還有待于實踐的檢驗(事實開工歇爾本人對于既有方法理論的套用也並不讚成)。

    同時,盡管馬歇爾和凈評估方法對于現代美國軍事戰略評估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仍須意識到,馬歇爾只是美國戰略研究和評估機制,以及美國戰略決策機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如果沒有軍方和國防管理部門對馬歇爾的思想方法的信任和使用,沒有美國社科學界和政策研究界所提供的智力和人才基礎,沒有一個健康的戰略決策和評估環境為其提供保障,單憑一個超群的戰略智囊型人物,也是無法塑造美國現代軍事戰略和相應的研究方法的。我們應重視馬歇爾和凈評估方法的思想史價值,但也不應忽視美國現代戰略史的宏觀過程而對其做過分的拔高。

    以上就是筆者在粗讀《最後的武士》一書後的幾點淺見。限于個人知識、能力和時間所限,筆者自認很難為讀者提供全面而係統的評介,本文也僅為供讀者們加以參考批判的拋磚引玉之言。在書評的最後,筆者還想提出另一個推介本書的理由。《最後的武士》一書除了在內容上頗具價值外,此次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中譯本的文風亦頗為自然流暢,引人入勝。本書的兩位譯者——張露與王迎暉分別來自于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兼具深厚的英語文學功底和軍事戰略學基礎。而《最後的武士》又係2位譯者精心譯介打磨近3年而成,在如今軍事專業著作中譯本品質參差不齊的圖書市場中,實屬難得一見的佳作。對于有志于了解美國軍事戰略的讀者來説,筆者相信,《最後的武士》是您不可錯過的一本著作。(馬騏騑)

【糾錯】 [責任編輯: 韓松豫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9812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