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奇走訪農戶了解民情
李奇是黑龍江伊春邊防支隊常勝邊防派出所的一名民警,2006年大學生轉現役入伍。
李奇是普通一兵,十年沒有更換工作單位、十年沒有更換崗位,從排職到正營職一直是包片民警,他打造的愛民固邊模範村十年無案件。
常勝邊防派出所是伊春邊防支隊最邊遠的派出所。李奇剛到所裏時,這裡一個浴池都沒有,整個鄉里看不到一棟樓,一到冬天大雪封路,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能通行。
李奇的腳步開始在各個村屯中“丈量”,轄區的村民時常看到一個黑黑的陜北口音小夥穿着整齊的軍裝在村子裏走訪。
隨着時間的流逝,常勝邊防派出所的人員流動很大,唯一一個一直沒有走的只有民警李奇。
2007年,李奇在駐地江南村創建了他人生裏的第一個愛民固邊模範村,他每個月20多天吃住在村裏,向鄉里縣裏相關部門匯報工作,爭取資金爭取政策扶持。幫助村裏引進養殖企業、建設休閒健身廣場、鋪設水泥街道、安裝了路燈,還爭取到資金幫助村委會重新修建了6間大磚房作為辦公地點。
“我沒有做什麼大事,就是掏出心與百姓相處唄!”李奇説不出自己的豐功偉績,可是轄區的群眾卻心中有數。
轄區的困難群眾,沒有人不能説出十幾件李奇幫扶的經歷的,轄區內的孤寡老人和貧困兒童每逢節日都能收到李奇送來的禮物。李奇在走訪中了解到關珊母親因為違法被公安機關抓捕,她和舅舅一起生活,李奇就經常鼓勵關珊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困難,關珊在李奇的幫助下考上了天津市一所重點中學。
是不是真心為民,在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時最能檢驗出來。2013年8月,常勝鄉遭遇了洪水。李奇岳父家的村子也成了受災嚴重的區域,妻子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的催李奇回家幫助搬東西撤離,李奇堅決地回答:“群眾的眼睛都在看著我,這個時候我必須在群眾中組織撤離,有我在大家心裏才有底,家裏全靠你了。”水勢越來越大,幾乎沒過了四輪車的車輪,李奇堅定的在村中挨家挨戶的組織撤離,直到最後一名群眾撤出。雖然離家只有十多公里,他卻和妻子岳父一家失去&&十多天,一直和轄區的群眾在一起。
洪水發生前夕,江南村木耳種植大戶打來求助電話,自家的20多萬袋木耳,眼看就要被水浸泡,家裏的幾個人根本沒能力轉移,60多萬的投資就要付諸東流。李奇立即帶領所裏的十多個民警趕到,並動員村民援助,從早上5點多,一直幹到晚上7點多,中午飯都是啃一口麵包就了事,警民40多人把全部木耳袋轉移到山坡上。
在李奇的婚禮上,江南村、樺樹林子村、勤儉村的村民都自發趕來賀喜。曾當過老村長的岳父心裏樂開了花,姑爺憑人品贏得轄區群眾的信任比任何名利都珍貴。
成為了常勝鄉姑爺的李奇,更加踏實的開展自己片警的工作了。十年來他走遍了轄區每一戶。與駐地的農民成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在與群眾的交流中他了解到每年秋收老百姓收穫得糧食晾曬成難題,大家經常把糧食曬在馬路上,既不安全又影響交通,損失浪費還大。他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向鄉里反應,並建議建設公共的晾曬場。立即得到鄉黨委政府的重視,晾曬場修建工程當年啟動。
看著其他戰友或者調到縣裏工作或者調整到領導崗位,家裏人勸李奇也找找領導,調換一下工作環境,李奇卻笑着説:“片警不是挺好,這麼多年和農民在一起我也不願意離開農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