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無星級”

2015.01.28/vol.69

  政府公務會議不再入駐、營業收入大幅下滑、客流量持續低迷……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兩年多來,在狠剎奢侈之風背景下,國內不少高檔星級酒店經營遭遇寒冬,有的五星級酒店甚至陷入了破産清算的境地。中國旅遊飯店協會工作人員介紹,在開展2014年度星級飯店評定工作時,全國范圍內共50多家星級酒店主動“降星”。

分享到:
豪華酒店

        我國現有約1.35萬家星級酒店,其中五星級酒店850余家、四星級酒店2400余家。數據顯示,2012年星級酒店曾實現50多億元的行業利潤,2013年全行業卻吞下了超過21億元的巨額虧損。

        政府公務會議不再入駐、營業收入大幅下滑、客流量持續低迷……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兩年多來,在狠剎奢侈之風背景下,國內不少高檔星級酒店經營遭遇寒冬,有的五星級酒店甚至陷入破産。中國旅遊飯店協會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全國共50多家星級酒店主動“降星”。

        從摘星本身來看,其實既不是真正的標準下放,也不是真正的自降身價,在服務上內容上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在服務價格上更是堅挺不動,這些酒家可謂深諳其中之道,“價格是根據市場情況而定,而不是根據星級來評定”。如此看來,應對政府部門的限星之法,酒家們拋出的摘星之策,鑽的正是“限星之法”的空子,將直接讓各種條例辦法大打折扣,正如有專家所言,“限星”是嚴控會議費的一個手段,但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疑問自然是,評星往往方便酒店的推介,更顯酒店尊貴,有何不利呢?湖北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勇一句話點到了要害,“主要的原因是規避政府的相關規定。今年,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對政府公務消費進行了限制,評星反而可能限制了客人的消費,這對酒店無疑是筆巨大的損失。”

        從制度規定來説,雖然公務會議達到了相關要求,但從設施檔次和費用支出來説,依然是五星級標準,或者説的在五星級邊緣打擦邊球,這與“礦泉水瓶裝茅臺”有啥區別?只不過是換了一個馬甲而已,如果允許公務會議在這些豪華酒店召開,制度規定豈不成為了一種形式?只有反腐敗深度發力,形勢長效機制,才能倒逼酒店主動調整經營思路,真正走市場化經營之路。

        五星級酒店降價本不奇怪,作為服務行業,盈利才是硬道理。從酒店管理方來看,“降價降星”都屬于典型的市場行為,無需過度解讀。但從反腐角度來管窺,酒店“降星攬會”卻發人深思。“彎下腰板”,逐漸回歸理性,回歸到大眾消費,這才是“正道”。

微關聯 +

陜西申報四星、五星級酒店的數量有所減少,其中,申報5星的從去年4家減少到今年3家,申報四星的從去年5家減少到2家。而不少酒店目前在想方設法走大眾親民路線。

春節臨近,黑龍江省紀委下發通知,要求盯緊高檔酒店、洗浴娛樂場所、私人會所等場所,狠剎“四風”反彈、嚴查“隱身衣”等隱蔽式腐敗問題,實行“一案雙查”“一問三責”等措施廉潔過雙節。

微調查 +

微評論 +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觀中國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