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潮澎湃!今天,再讀這些信-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7/07 16:04:51
來源:新華網

心潮澎湃!今天,再讀這些信

字體: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

  偉大抗戰精神,如巍峨的豐碑,矗立於民族記憶深處;如不熄的火炬,照亮偉大復興征程。

  硝煙已散,烈士們的家書成為那段歷史的見證。曾經的苦難和犧牲不能忘,先輩的熱血和夢想不能忘。今天,一起再讀這些家書,透過字裏行間,感悟家國情懷,致敬革命先烈。

  家書背後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1935年秋,趙一曼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1師2團政治委員。11月間,第2團被日偽軍圍困於一座山間。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養傷期間被日軍發現,戰鬥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1936年8月2日,趙一曼壯烈犧牲,年僅31歲。這是趙一曼臨刑前給年幼的兒子陳掖賢(乳名“寧兒”)留下的遺書。

  家書背後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這是將軍左權寫給妻子劉志蘭的一封家書,平常家人的幸福,卻是將軍最珍貴的期待。三天后,十字嶺,左權在與日寇的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滿懷深情的家書成了最後的訣別。妻子志蘭收到信的時候,也收到了丈夫去世的噩耗,悲痛欲絕。

  家書背後

  1935年3月21日,劉伯堅犧牲在江西省大余縣金蓮山刑場,時年40歲。這是劉伯堅英勇就義前寫給妻子的最後一封家書。可惜的是,他摯愛的妻子王叔振已犧牲於閩西遊擊區,沒能看到這封家書。

  家書背後

  1940年5月,中國軍隊與日軍15萬精銳部隊在棗陽、襄陽、宜昌等地進行棗宜會戰。張自忠親自率領部隊與敵寇決戰。在部隊被敵層層包圍的不利態勢下,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力戰不退,與敵寇拼死搏殺,最後身中7彈,壯烈殉國。棗宜會戰前夕,張自忠寫下這封書信告諭官兵。

  家書背後

  1942年3月22日,作為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率200師赴緬參戰的國軍將領戴安瀾,困守孤城的危急情勢下,給妻子寫下這最後一封書信。

  歷時12天的同古保衛戰,200師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衝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之後不久,200師官兵在北撤回國途中遭日軍伏擊,戴安瀾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38歲。

  家書背後

  1934年11月24日,在北平陸軍監獄,抗日名將吉鴻昌平靜地寫下家書,囑咐妻子胡紅霞“教養子女”,堅強活下去。之後,從容走上刑場,壯烈犧牲。

  家書背後

  1943年8月,在江蘇省六合縣,為保衛農民秋收,新四軍連長、共産黨員程雄帶領戰士,與日寇英勇作戰,在槍林彈雨中爭奪陣地,壯烈犧牲時,年僅24歲。這是犧牲前三個月,他寫給父母的一封家書。

  家書背後

  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傑出指揮員。1944年8月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向河南敵後進軍的指示,指揮所部進行西進戰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指揮作戰時犧牲,時年37歲。這是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的彭雪楓,在“三十三天反掃蕩”中寫給妻子林穎的信。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再讀抗戰家書,令人心潮澎湃。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珍惜先烈血染山河換來的和平,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文案:王 瑩

  設計:馮文雅

  新華網新聞中心出品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網

【糾錯】 【責任編輯:馮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