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1/ 07 18:09:51
來源:新華社

新華全媒+|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字體:

  新華社太原11月7日電(記者柴婷)立冬,意味着秋季作物基本收割晾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匿起來準備冬眠。

  山西省氣象信息中心工程師範秀平説,雖然立冬在節氣上標誌着冬季的開始,但我國各地入冬的時間並不盡相同,氣象學上,將連續5天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作為冬季開始的標準。而且每年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入冬的早晚也有差異。一般情況下,立冬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秋、冬季節之間的轉換期。

  圖為無人機拍攝的山西省嵐縣社科鄉的玉米地裏,農民駕駛秸稈打捆機、摟草機回收玉米秸稈。新華社發(劉亮亮 攝)

  立冬時節,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還貯存一定的熱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會逐漸下降。有時隨着冷空氣的前鋒移出本地,後面沒有新的冷空氣補充,幾天之後,溫度還會有所回升。一些水汽充足的低窪地段、山區公路等容易出現大霧、甚至團霧,給人們的健康和交通出行帶來影響。

  在民間,百姓常在立冬節氣舉行祭拜地神的活動,感念土地的恩賜,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北方多地有送寒衣憑吊已故親人的風俗,在湖廣一帶還流傳有敬寒婆的風俗,後逐漸流傳成“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的諺語。

  圖為山西省嵐縣史家莊村村民正在揚場,史家莊村以種植玉米、高粱、小米、土豆等作物為主,目前秋糧存儲已基本完成。新華社發(劉亮亮 攝)

  除了“迎冬”,民間“補冬”的內容更為豐富,人們認為立冬進補是一冬的大事,只有進補得當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牛乳羊乳等奶製品、雞鴨魚肉等都是冬補的好食材。南方的羊肉爐、姜母鴨很受食客喜愛,北方的銅火鍋涮羊肉也開啟了人們以肉食為主的“熱補”。天津一帶有立冬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紹興一代有立冬開釀黃酒的習俗,這個時節針對個體差異熬製的中醫膏方也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儘管現在多地建有蔬菜大棚,冬天新鮮蔬菜也不會斷供,但北方多地百姓還保留着立冬後儲藏蔬菜、腌制菜品的習慣。白菜、蘿蔔、土豆、大蔥等都是過冬儲藏必備,家庭主婦也多選擇這個時節腌制一些雪菜、芥菜、辣椒等來調劑冬日的餐桌。

  專家建議,進入立冬,天氣變得乾燥,要適當多補水,同時多曬太陽,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進行室外活動,增強自身體質。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1091129108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