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4/ 26 00:03:11
來源:新華社

這條江,濃縮山水中國

字體:

  桂林山水甲天下,世人皆知。漓江就是這片山水之“魂”。

  作為中國山水的靚麗名片,漓江流域總面積1.2萬余平方公里。流域內有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漓江風景名勝區等14處自然保護地。

  這是在廣西陽朔縣興坪鎮拍攝的漓江風光(2020年5月19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 新華社記者周華 攝

  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程中,桂林市全面推進漓江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堅持保護優先謀求發展。今日漓江,自然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春日的“漓江之源”貓兒山草木蔥蘢,山澗溪流潺潺。當年紅軍在長徵途中突破湘江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就在貓兒山地區,漓江的生態保護和開放發展文章也就此起筆。

  從漓江源頭興安縣到尾段平樂縣三江口,一幅幅山水畫卷緩緩鋪開。河岸青峰林立,河水清澈透亮,遊船、排筏秩序井然。沿岸村莊翠竹婆娑,一棟棟桂北特色民居掩映其間。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代表團,他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到廣西、到桂林的情景。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美麗多彩的民族風情、純凈優良的生態環境,餓了在街邊吃一碗桂林米粉,都給他留下難忘的美好印象。

  陽朔縣興坪鎮漓江景色(2018年10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黃孝邦 攝

  然而,漓江的生態保護也歷經曲折。

  漓江流域生活著近350萬人,當地群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受粗放發展觀念等影響,漓江流域曾出現亂挖、亂建、亂養等行為,魚餐館泛濫,禽畜養殖污水直排,漓江風景名勝區內採石場十余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市委市政府牢記黨中央的殷殷囑托,踐行新發展理念,把以保護漓江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優先位置,生態立市成為發展共識。

  污水治理工程、防洪補水工程、岸線修復生態景觀工程、洲島修復工程、碼頭建設與提升改造工程、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工程等漓江流域生態保護重點工程積極推進,構建了漓江生態保護新格局。

  制度“籬笆”同樣越扎越緊。《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3-2025年)》《桂林市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等文件相繼出臺,給漓江流域生態建設貼上了一道道“護身符”。

  遊客在陽朔縣一家民宿的陽臺上喝茶聊天(2020年7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曹祎銘 攝

  在漓江流域,環境治理行動持續展開。漓江兩岸採石場全部關停,非法採砂窩點全部搗毀,生態修復工作廣泛鋪開;漓江城市段洲島魚餐館全面拆除,污水直排得到有效遏制;流域劃定禁養區,關停上千家養殖場……

  許多群眾從漓江變美中受益,不少貧困村靠著綠色經濟脫貧摘帽。在興安縣華江瑤族鄉,村民從傳統的林木加工業,轉身投入到中草藥種植、特色旅遊等生態産業之中。

  20元人民幣背面的風光圖,就是漓江興坪段的景象。經過重拳整治,昔日美景重現眼前。

  在保護前提下,漓江流域生態文章越做越活,生態産業、文旅産業方興未艾。

  2019年11月11日,遊客在陽朔西街品嘗小吃。新華社記者張愛林 攝

  坐落在漓江邊的西街是陽朔縣的步行街,有1400多年歷史。夜幕降臨,陽朔西街遊人熙攘。

  行走在古色古香的街巷,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面孔,聽到各種各樣的語言,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在這裏交融匯集,宛如“地球村”。

  陽朔縣興坪鎮拍攝的漓江風光(2018年11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周華 攝

  乘著建設國際旅遊勝地的東風,桂林堅持保護優先、科學開發,以漓江為軸線整合挖掘旅遊資源,大力推動“旅遊+”“文化+”,漓江躋身“中國綠色旅遊示范基地”,還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文字:盧羨婷、徐海濤

  視頻:覃廣華、梁舜(部分素材由桂林市委宣傳部、陽朔縣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郝曉靜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廣西分社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徐海知 】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37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