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4/ 07 08:58:5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楚才怎能不楚用 “聚引留”,人才大市人才加快回流

字體:

  “頭部企業都來武漢了,我也跟著機會跑了回來。”去年底,在杭州工作的楊可昕又回到武漢,入職一家互聯網企業。

  華中師范大學畢業的張佳晨,今年也從深圳回到武漢。“武漢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我所在的電腦、互聯網行業,機會夠多,只要技術過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73名在漢院士、130萬在校大學生,這些是武漢最為寶貴的資源,也是武漢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最硬底氣。

  以事業聚才,以政策引才,以環境留才。作為人才大市的武漢,打好“聚”“引”“留”三張“人才牌”,栽下梧桐樹,引得越來越多的人才回流江城,助力武漢實現高品質發展。

兩江交匯的武漢三鎮(2020年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市場聚才

  高新産業快速發展激活就業市場

  “今年春季校招,公司的招聘計劃數比上年增長50%。”武漢銳科光纖鐳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劉葉青説,作為國內光纖鐳射器龍頭企業,銳科今年列出超過400人的招聘計劃,包括光學工程、自動化、機械、電腦等專業。

  記者了解到,與銳科一樣,今年開春以來,由于武漢光電子、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産業發展迅速,不少龍頭企業春季招聘職位數量翻番,吸引了一批人才從北上廣深等城市回流武漢。

  今年3月,位于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猿輔導科技園(武漢總部)正式開工,計劃2023年落成。“目前武漢猿輔導在職員工超過9000人,主要為武漢高校畢業生。”猿輔導線上教育聯合創始人李鑫説,武漢園區建成後,將成為集團公司面積最大、員工數量最多的辦公園區,預計將解決約2萬人就業,也將推動武漢打造全球教育科技的“研發大腦”。

  作為武漢新增流入大學生最多的區域,僅2021年春季招聘期,武漢東湖高新區2587家企業共提供各類崗位26.9萬個,熱氣騰騰的職場吸引了越來越多大學生留在武漢發展。

  “2021年初以後,武漢求職市場火熱。”對比2019年數據和2021年數據,智聯招聘武漢分公司總經理粟華德發現,武漢求職市場也呈現穩步上升態勢,發布職位數較2019年同期增長26.4%,簡歷投遞量較2019年增長8.6%。

  “武漢城市交通不斷完善,城市環境越來越好,高新企業相繼入駐,這是一座在飛速發展、充滿希望的城市。”2020年,老家山西的武漢大學畢業生李傑超入職中國鐵建鐵四院。他説,自己在武漢讀了七年書,看著這座城市一天天變好,畢業了也不舍得離開。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農業大學七所知名高校的2020年就業品質報告顯示,湖北武漢均是這些學校畢業生的就業首選地。

  “這兩年,明顯感到武漢對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卓爾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副主任楊思遠説,武漢人才政策不斷加力,招才引智的土壤已經形成。“今年我們籌備的一家子公司,已引入近10名百萬年薪的高端人才。待遇、地緣只是一方面,城市環境、發展機遇也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因素。”她説。

  在深圳一家大型國有銀行工作的張佳晨,也選擇回漢。“去年底就打算辭職回來,疫情打亂了計劃,現在時機比較成熟了。”張佳晨説,小米、字節跳動、烽火科技等都是自己應聘的意向企業。“武漢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我所在的電腦、互聯網行業,機會夠多,只要技術過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張佳晨説。

  獵聘大數據顯示,在全國新發職位城市分布TOP20中,武漢排名第9;特別是疫情過後,武漢就業回暖較快,無論是人才供給還是需求,均躋身全國前十。

  3月29日,武漢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吹響新一輪以高水準科技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號角。在知識經濟時代,産業跟著領軍人才走,一個領軍人才就是一個産業。在這輪“衝鋒”中,人才,是武漢最寶貴的“底氣”。

  據悉,武漢將實施英才“拔節行動”“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産業發展行動”,搭建高水準科技人才幹事創業舞臺,在高校院所、領軍企業探索實行人才引進推薦認定、隨到隨評機制,培育集聚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科技人才、産業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應聘者在2021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湖北·武漢)對接大會上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産業引才

  吸引外地高端人才回流

  2020年6月,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子資訊工程碩士畢業的武漢人郭堅,辭去在美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回到家鄉入職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

  像郭堅這樣的留學生或有海外教育工作背景的大學生,2020年入職光谷的就有400余名。

  “武漢高科技企業發展迅猛,尤其是湖北規劃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培育芯屏端網産業集群,堅定了一些年輕人回家鄉工作的信心,本地就業吸引力正在不斷加強,每年我們都有不少回流人才。”劉葉青説。

  武漢高科技企業的迅猛發展,促進了高端人才回流。數據顯示,2020年,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842家,高新技術和新興産業吸納大學生6.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2020年,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楊可昕從杭州返回家鄉武漢,在武漢鬥魚任職。2016年回國後,楊可昕的工作軌跡從北京到杭州再到武漢。

  “前幾年當然優先選擇北上廣深杭,機會多,企業扎堆的氛圍更好。現在,眾多頭部企業的第二總部集聚武漢,不少還是核心總部,留在武漢工作,也能享一線城市資源。”楊可昕説,返漢後,生活成本更低,幸福感更強。

  精準制定人才政策,對戰略科技人才財政獎勵支援最高可達1000萬元;股權投資“一事一議”,科創資助上不封頂;對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高層次人才,按經濟貢獻給予獎補……在武漢推出的多項引才政策吸引下,越來越多的“東南孔雀”正在飛回武漢。獵聘大數據顯示,從深圳、上海、北京回流的人才最多,佔比分別為14.42%、13.18%、11.29%。

  “到2025年,我們要新引進50名左右戰略科技人才、1000名左右産業領軍人才。”武漢市委組織部(市招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武漢將進一步完善人才創新發展的政策保障體係,促進科研人員在市內企業、高校、院所間柔性流動,加大海內外高端人才引進力度,以大科學裝置、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為依托,謀劃引進一批國內外頂尖科學家、院士和一流創新團隊。

  據介紹,武漢還將建立基礎研究人才長期穩定支援機制。在優秀傑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上,將健全競爭性經費與穩定支援經費相協調的投入模式,鼓勵人才自主選擇科研方向、組建科研團隊。依托重大技術創新平臺,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

  “近期招聘的有蛋白抗體研發專家、酶制劑研發工程師、分子研發工程師等崗位,不少國內外回流的技術大咖,年薪最高可達上百萬,還有機會參與企業股權激勵。”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李蟾告訴記者,企業的200多名員工中,超15%都是碩博學歷。

  前不久,“學子留漢工程”公布成績單:2020年,武漢新增留漢大學生30.2萬人。大城武漢展現出更為繁茂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人才涌向這裏。

2020年8月14日拍攝的武漢夜色。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環境留才

  未來四年留漢大學生150萬+

  優化環境留才“軟實力”,才能激發人才幹事創業的“強動力”。近年來,武漢圍繞“人才鏈”完善“服務鏈”,讓更多人才願意來、留得住、幹得好。

  今年“學子留漢”工程,已經拉開序幕。3月21日上午,武漢市2021年大學生集中式校園巡回招聘活動首站在武漢大學工學部體育館舉行,吸引了128家優質企業到場招聘,現場還特別開辟專區,為高校學子提供政策宣講、就業孵化、簡歷診斷等多樣化就業創業服務。

  據介紹,為了降低大學生留漢的成本,2020年武漢市為1萬多名留漢大學生提供了租賃房,並減免部分租金,其中僅提供的租金補貼就接近一億元,同時對30多萬大學生提供了就職(求職)補貼超過5億元。

  “2020年,武漢市新增留漢大學生30.2萬人,未來這個數字還將不斷放大。到2025年,我們要新引進50名左右戰略科技人才、1000名左右産業領軍人才,吸引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不少于150萬人。”武漢市委組織部(市招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還將與高校合作共建工作站,讓留漢各項政策宣傳更充分、校企對接更便捷,會有更多更好的實習實訓項目、創業指導服務導入到高校,促進更高效的就業創業。

  目前,春季招聘的號角已經吹響。武漢市人社部門介紹,今年全年,武漢將舉辦一定規模的招聘活動50場以上,動員5000家重點企業,提供50萬個優質就業崗位,打造“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專場”的招聘就業環境。“春招”“秋招”將集中舉辦10場左右大型校招活動,單場邀請企事業單位不少于100家,提供優質崗位不少于5000個。

  為給人才落戶提供“一站式”服務,2020年12月以來,武漢警方還在全市各高校設立落戶服務站,對大學生落戶申請現場受理、全程服務,著力打造“門檻最低、手續最簡、機制最活”的大學生落戶新模式。

  “沒想到這麼快捷,不出校園就辦成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專業的大一新生小伍從服務站民警手裏領到新戶口時興奮地説。她告訴記者,前幾天從服務站了解了落戶政策後,自己提交了落戶申請材料,4天以後就拿到了新戶口。

  此外,武漢還推出“全員放開落戶”“全家解決落戶”“全時辦理落戶”的新模式。“全員”指的是高等院校專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經教育部認證),年齡不滿45周歲的均可落戶;而“全家”指的是其家屬可隨遷落戶;“全時”就是指24小時網上申請落戶。留漢大學生通過網上提交、後臺審核、郵寄到家的服務模式,實現了最快可當天受理、當天審核、當天落戶,真正做到“足不出戶”即可辦理落戶。近年來線上辦理25.8萬件,累計為上百萬大學生提供咨詢服務。

  “作為武漢新增流入大學生最多的區域,今年東湖高新區還將推出更多新舉措。”東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將打造全區人企供需對接平臺,籌集優質崗位不少于15萬個,實現大學生崗位集中發布、一窗獲取;在“雙一流”高校中,將設立“中國光谷獎學金”,吸引更多優秀在讀大學生向光谷匯聚;建立以“光谷人才卡”為依托的人才服務體係,為優秀青年人才提供醫、商、住、行等全方位服務;持續優化大學生落戶流程,在落戶窗口增設身份證辦理業務;協調不少于2萬平方米的大學生人才公寓。

  目前,武漢還持續在“減許可權、減時限、減材料”上下功夫。大學生憑畢業證或報到證即可落戶,應屆畢業生申請落戶時,學信網“電子學歷注冊備案表”尚未錄入的,也可實施容缺辦理。

  根據規劃,武漢還將進一步健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醫療社保等保障措施,分層分類提供人才公寓、租房補貼,加快建設國際化學校、醫院和社區,探索全面放開高端人才購房、子女入學等限制,建設國際人才自由港。推動建設一批集人才公寓、大學生租賃房、青年驛站、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人才保障房。探索設立市區人才投資基金,採取“無償資助+股權激勵”方式,加大人才項目資助。對入選國家級重要人才計劃、取得標誌性成果的科技創新人才將給予配套經費支援。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我們的全部努力就是要營造‘熱帶雨林式’最優創新創業生態。”武漢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努力把武漢建成廣大創客“首選地”,用心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強大磁場。(記者唐衛彬、廖君、熊琦)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 】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241011273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