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2月23日電 題:白鶴的“越冬食堂”
新華社記者郭豐慶、姚子雲
水草豐美的鄱陽湖,每年吸引全球98%以上的白鶴越冬。每年寒意漸濃時,鶴群會跨越萬水千山,從西伯利亞出發,南飛數千公里,來到食物充足的溫暖家園,度過漫漫冬日。
鄱陽湖畔的江西余幹縣康山墾殖場,冬至已過,挂著稻穗的水稻依舊挺立。稻田裏,白鶴或三五成群覓食嬉戲,或輕盈翱翔,鶴鳴聲不絕于耳。
“鶴類警惕性很高,一般不到有人類活動的地方覓食。今年受汛情影響,越冬白鶴所依賴的水生植物生長受阻,這些藏匿于大湖深處的精靈,便現身湖畔的稻田。”江西省林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孫志勇説。
經過農林部門摸底調查,白鶴集中覓食的田塊涉及16戶農戶的近千畝稻田。當地政府與農戶達成協議,按照每畝至少1200元的標準進行補償,這些稻田未被收割保留下來,作為白鶴的“越冬食堂”。湖區群眾也將散養的雞鴨圈養,不讓家禽與白鶴爭食。
為了更好地保護白鶴,余幹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站長雷小勇和護鳥員在湖區巡護,防止覓食白鶴受傷害,同時救助受傷白鶴。
冬日的湖區寒風凜冽,盡管雷小勇套上雙層防寒服,戴上厚厚的圍脖和防護手套,但臉上依舊留下風霜痕跡。鄱陽湖畔的稻田裏,留下雷小勇和同事們或深或淺的腳印。
當地一些愛鳥人士加入了巡護隊伍,余幹縣愛鳥協會等民間組織也加入到候鳥監測與保護的行列中來。
得益于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在康山墾殖場的稻田中,白鶴的“好友群”越來越大。據雷小勇介紹,該地區的白鶴數量高峰時達1600多只,還有白枕鶴、白頭鶴和灰鶴等鶴群出現。
在鄱陽湖區,這樣的“越冬食堂”越來越多。南昌市高新區五星墾殖場的藕田裏,覓食的越冬鶴類逐年增多,最高峰時曾有1400余只白鶴“到訪”,愛鳥人租下498畝藕田,作為白鶴的“專有食堂”;在鄱陽湖區康山大堤外側,當地政府補貼近千畝未採收的芡實田,供越冬候鳥覓食。
夕陽余暉下,稻田已染冬色,霞光灑滿波光粼粼的湖面,白鶴舞姿翩翩。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