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11月23日電(記者陳凱姿)連續堆積20年,大大小小垃圾山20座……曾經困擾海南省文昌市市民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這幾年是怎樣一步步消失的?
沒有統一規劃、長期隨意堆放,清理不及時……幾年前,文昌市有關部門排查垃圾污染問題時,發現全市竟有20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垃圾總量約63萬立方米,總佔地面積約215畝,分散于各鄉鎮、農林場。
文昌市環境衛生管理局局長邢谷洪説,受工藝、資金等因素制約,這些垃圾堆放點均裸露堆放,無專人管理且未採取防滲、導排及滲濾液處理等環保措施,所在區域的水質、土壤和周圍環境都受影響。
群眾投訴也越來越多。文昌東郊鎮中山村的村民反映,村裏長年“接收”周邊三鎮的垃圾,堆了4米高。風一吹臭味四散,雨一來污水橫流,“連牛都不敢在附近吃草”。
2016年以來,文昌市全面啟動垃圾山整治工作,先後制定四套治理方案,拉開了“消滅”20座存量垃圾山的大幕。
最初,文昌計劃對各鎮(場)存量垃圾點封場停用、開挖轉運和集中填埋。然而,在選址論證階段發現,目標堆放點周邊環境質量低于預期,填埋不可行。
2017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存量垃圾堆放點治理工作提出“嚴格規范填埋”要求。根據環保督察意見,文昌市組織專家團隊現場調研並召開選址論證會,對風險等級最高的青山嶺垃圾堆放點場內垃圾堆體進行全面整平、鋪設滲濾液導排係統並鋪膜覆蓋。
2018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通知,要求採取“一處一策”措施對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進行治理。按照要求,文昌市再次組織開展場地風險評估調查,最終確定採取“就地簡易封場”“就地簡易封場+增設環保措施”“篩分減量+異地處理”等方式,分別治理低、中、高風險等級存量垃圾點。
2019年6月,文昌市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項目、文昌市青山嶺存量垃圾治理工程項目等按程序啟動施工。目前,文昌市存量垃圾堆放點治理工作基本收尾,完成覆土綠化、景觀布置,還陸續啟動了堆放點周邊區域污染和風險評估工作。
文昌市還探索開展生態修復。東郊鎮的垃圾場原址上建起了鄉村門球場,三角梅粲然綻放;馮坡鎮的垃圾場變成了生態公園,清溪蜿蜒、綠草茵茵,村民們多了一個遊憩納涼的好去處……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