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1月21日電 題:黔北小山村的從“亂”到“治”
新華社記者鄭明鴻、施錢貴
七二村,這個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大河鎮的小山村,因穿村而過的210國道在此拐了大小72個彎而得名。
七二村土地資源匱乏,戶均不足一畝田、人均不足一畝地。“辛苦一年種的糧食,往往只夠吃八九個月。”村民李遜説。
210國道曾是遵義到重慶的必經之路,20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條公路上過往車輛川流不息。由于經濟落後、缺乏法治觀念、發展意識淡薄,部分當地村民便滋生了“靠路吃路”的念頭,時常搶奪過往車輛上的物資,七二村因此成了過往司機的夢魘。“最嚴重的時候,村裏的孩子10多歲就跟著大人搶東西,不少孩子沒有讀到初中就輟學。”七二村村支書方勇説。
為了剎住這股歪風邪氣,1989年和1992年,桐梓縣公安機關先後開展了兩次整治“車匪路霸”專項行動。方勇回憶,1992年專項整治時,村裏的青壯年村民幾乎都跑光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統計數據顯示,1993年至2004年,七二村共有261名村民因違法犯罪被判刑,涉及近一半的家庭,七二村曾被列為遵義市打擊違法犯罪重點防控區。
七二村的改變,始于21世紀初。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嚴厲打擊下,加之蘭海高速重慶至貴州段建成通車,210國道的車流量減少,“車匪路霸”很難再興風作浪。
在方勇看來,除村民不懂法外,致富無門路、家庭貧困、生活困難也是曾經的七二村犯罪率高的原因。因此,在開展普法教育的基礎上,當地政府還積極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産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方勇介紹,七二村森林覆蓋率達85%,氣候涼爽、交通便利。2008年以來,七二村利用氣候和交通優勢,緊緊依托重慶市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大河鎮黨委副書記婁剛告訴記者,當地政府近年來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擴寬了過去坑坑洼洼的72道拐,將砂石路面升級成了柏油路面。每到夏季,前來避暑的重慶遊客源源不斷,七二村有了人氣。
近日,記者乘車前往七二村時看到,第72個彎道處有一座法治文化廣場。站在廣場邊往下看,如今的七二村民居錯落有致,一片安靜祥和。
72個彎道,每個彎道處都立著一塊普法宣傳牌。桐梓縣司法局副局長趙行河説,這是當地打造的“法治大道”,目的是讓當地群眾、遊客和過往車輛駕駛員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經過最近10多年的整治,七二村實現了從“亂”到“治”的蛻變。2019年,七二村共接待遊客近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9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2萬余元,全村超過一半的村民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其中有7戶家庭年收入超過100萬元。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