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8月24日電 題:“花了不到3000元,像換了一套新住房”——西寧市老舊小區改造採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張子琪
入秋後高原天氣轉涼,但史國青老人沒有像往年一樣早早換上厚衣服。“房子加裝保溫層後,家裏溫度比以前高了近6攝氏度。”她説。
64歲的史國青家住西寧市城西區彭家寨鎮晨光村小區3棟1樓。“以前都是統一安裝的舊式鋼窗,四處漏風。冬天燃氣一直燒,房子就是不夠熱。”史國青説,不僅屋裏冷,屋外的環境更讓她“心冷”。“很多樓體墻皮剝落、管網老舊破損,小區路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到處是水坑。”
這是西寧市城中區飲馬街街道辦事處七一路334號院改造前的場景(2019年6月20日攝)。 新華社發
2019年,晨光村被納入城市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改造項目。“按照‘省級財政補一點、地方政府配一點、居民籌一點’的資金籌集方式,總投資約1500萬元。”城西區城鄉建設局建設科副科長曾向軍説,以每戶一平方米20元的標準,對小區13棟樓共516戶進行住宅本體、基礎設施等改造。還結合城市海綿化建設,優化小區綠地、設置截流溝、建設生態停車場等,全面提升老舊小區人居環境。
家住西寧市城西區彭家寨鎮晨光村小區的史國青在小區新建的活動場所鍛煉(8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綠意盎然的小花園、平坦寬闊的柏油路……如今的晨光村小區可謂舊貌換新顏。“花了不到3000元,像換了一套新住房。” 史國青沒事愛在小區裏轉悠,常去小區新建的老年活動室和休閒廣場,偶爾還到樓下的花園涼亭坐坐。
自2018年起,青海省把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作作為補短板的民生工程,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節能改造、完善配套設施、整治環境為重點的綜合改造工作。截至2019年底,通過省級財政補助和納入國家計劃,共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5萬套。2020年,青海省加大改造力度,確定實施改造472個小區共5.09萬套住房。
在西寧市城中區飲馬街街道辦事處七一路334號院內,施工隊正在進行管網改造。在這裏住了近30年的76歲老人李彩霞,終于盼到小區改造的這一天。
“這是20世紀80年代的房子,由4家單位的家屬院組成。由于缺乏管理,屋面漏雨、亂搭亂建等情況屢見不鮮。”李彩霞説,最頭疼的就是房前屋後一排排的小煤房,“年久失修、又臟又破,都成危房了。”
城中區城建局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馬育林介紹,小區6棟樓外墻保溫、屋面防水和門窗更換去年已完工。“今年,我們‘拆、建、添、改、修’五步走,啟動‘治煤房、治垃圾、治亂線,增綠化、增設施’行動。現已將270多間廢棄閒置的煤房和其他違章建築拆除,並逐步建設門衛室、活動室和綠地涼亭等設施。”
針對後期管護問題,飲馬街街道辦事處上濱河路社區黨委書記洪娟表示,結合改造工作,社區將同步建立業主委員會,引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後小區的管理模式,共同維護改造成果。
“老舊小區改造是黨中央關注、老百姓關心的民心工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摸底梳理,加快改造項目進度,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保障處處長劉海英説。
這是西寧市城西區彭家寨鎮晨光村小區改造後的面貌(8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