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7月23日電 題:寧夏中衛:砂石縫裏長出的富民産業
新華社記者范思翔、張猛
在硒砂瓜自動分選中心,一個個硒砂瓜穩穩地“坐”在傳送帶上,像車站行李安檢一樣,依次“鑽”進分揀機,電腦屏幕隨即出現重量、糖度、空心度等數據和圖像。
這是“硒砂瓜之鄉”寧夏中衛市今年推出的“黑科技”——首條硒砂瓜自動檢測分選線。“設備可以對硒砂瓜無損測糖,排除空瓜,保證品質。”中衛市供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玉華説,分選後將瓜分級包裝定價,滿足不同採購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
硒砂瓜主産于中衛市環香山地區,這裏地處寧夏中部幹旱帶,當地百姓通過在富硒土壤上覆蓋砂石的方式“壓砂”種瓜,達到節水、保墑等效果。特殊種植方式和氣候環境下生長出的硒砂瓜個大味甜,成為不少外地客商眼中的“香餑餑”。
每年進入7月,不少操著外地口音的客商陸續來到環香山地區,“趕集”採購硒砂瓜。“今年預計採購3000噸至5000噸的硒砂瓜,會比去年翻一番。”連續五年從浙江到中衛採購硒砂瓜的銷售經理王桂亮説,這幾年硒砂瓜的口感、糖度不斷提升,性價比也高,在浙江市場很受歡迎。
“今年已有北京、廣東、江蘇等地的百余家經銷商前來簽約下單。”中衛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立明説,在今年7月16日中衛市舉辦的農産品發布會上,各地經銷商當天共簽約硒砂瓜訂單達10.2萬噸。
中衛市自2004年建市以來,當地政府經過考察論證後,制定規劃並組織農戶種植硒砂瓜,現已在環香山地區形成百萬畝硒砂瓜産業帶。2018年,“中衛硒砂瓜”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農産品保護認定,目前中衛硒砂瓜産業總産值達25億元,並成為當地幹旱帶農民脫貧增收、“拔窮根”的富民産業。
37歲的中衛市海原縣關橋鄉麻春村村民丁曉龍,已有14年的“瓜齡”。隨著硒砂瓜産業的發展,2014年,他成立硒砂瓜專業合作社,立即吸引78戶村民加入。“硒砂瓜種植面積雖大,但以前缺乏規范化管理,我想通過合作社推廣標準化種植,提高産品附加值,並發揮集聚作用,向經銷商賣出好價錢。”丁曉龍説,目前合作社的規模已擴大到附近三個村,吸納600多戶村民,硒砂瓜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産量超過3萬噸。
“合作社幫我們聯係企業找銷路,我們只管種出高標準的硒砂瓜。”2016年加入丁曉龍合作社的關橋鄉馮灣村村民王存榮説,加入合作社以後,每年硒砂瓜的銷售收入比過去自己“單打獨鬥”時高出兩到三萬元。
“去年,硒砂瓜主産區農民人均從硒砂瓜産業獲得收入近萬元,産業惠及全市幹旱山區20個鄉鎮的28萬群眾。”馬立明説,今年全市全面推行休耕輪作、機械深松、統防統治、控水控肥、優質優價示范引領等舉措,繼續打好硒砂瓜這張“富民牌”。
今年面對疫情産生的不利影響,中衛市創新硒砂瓜等特色農産品經銷模式,採取“專供專營”積極應對挑戰。
“在去年設立34個硒砂瓜專營店基礎上,今年我們升級為中衛功能農産品專營店,目前已在全國授牌58家,主要銷售硒砂瓜、枸杞、蘋果等中衛九大類農産品。”馬立明説,有專業資質的企業種植、生産的産品,經檢測合格後才能向專營店供貨,這不僅有助于消費者吃到優質農産品,還能幫助山區農民群眾持續增收、鞏固産業扶貧成果。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