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1月11日電(記者賈雲鵬)“街上有些路燈不亮了,啥時候能修一修”“俺們幾家棉花受災了,保險能不能賠”“我想在村裏搞養殖,符不符合當前政策”……
山東省高唐縣梁村大集是周邊規模較大的集市,每逢開集,十裏八村的群眾都會到集市上逛逛。11月8日,與他們一起來趕集擺攤的,還有10多位全國和市縣鎮人大代表,成為大集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記者在現場看到,趕集路過的群眾不時有人上前咨詢反映問題,接訪代表均一一做了記錄和解答。
2017年以來,高唐縣通過設立的28處固定代表聯絡站和33處鎮村大集流動代表聯絡站,引導住高唐的近千名各級人大代表,逢雙月進站“拉呱”,逢單月趕集“擺攤”,“民生實事我幫辦,黨的政策我宣傳”,零距離聽民聲解民憂。目前已解答咨詢類問題1856件,收集社情民意871件,已解決803件。“就是要讓老百姓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我身邊’。”高唐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美運説。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243份議案和建議、400多頁紙、近20萬字……這是身有殘疾的“輪椅代表”孫建博最近幾年的履職成績。記者見到孫建博時,他正在淄博市原山林場的“雙聯”人大代表聯絡點,聯合7位代表同幾位群眾代表座談交流。
就是在這個聯絡點,他們幾位人大代表通過聽取群眾意見後深入調研,先後形成了關于博山老工業區轉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殘疾人同步奔小康等多份報告。“通過固定聯係、上門走訪、站點接待等方式,代表們廣泛聯係群眾。”孫建博説。據悉,像原山林場這樣的人大代表聯絡站點,淄博市已建成437個,全市6229名人大代表全員進站(點)。
淄博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尚龍江説,今年初,淄博人大主動將中央對廣大幹部的要求拓展到全市地方各級人大代表,在市、區縣、鎮人大代表中開展“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活動,更好地為民履職。
為此,淄博市推行了“雙聯”工作,即市、區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要聯係3至6名本級人大代表,市、區縣、鎮人大代表聯係所在選舉單位或選區6至10名群眾,每季度至少聯係一次,每半年至少“面對面”一次。目前,各級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活動579次,人大代表走訪、接待群眾8576人次,收到意見建議3445條,轉各級政府解決2289條。
人大代表有了用武之地,激發了基層人大工作的熱情,諸多切合基層實際的創新舉措涌現,提高了服務群眾實效。淄川區探索實行“議題式接待”,在接待群眾前先確定議題,並公開議題內容、接待時間地點和參加接待的代表名單,同時邀請相關部門現場回答群眾詢問。
淄川區般河沿岸,一處體育設施齊全、環境猶如園林的體育公園人氣頗高。這個體育公園所在位置最初規劃為商業住宅項目,般陽街道人大工作室在梳理匯總代表聯係群眾收集到的意見建議時發現,周邊市民反映休閒健身無處可去,對新建活動場地的呼聲比較集中。于是,街道人大專門以“有效滿足群眾對文化體育設施的需求”為議題,收集群眾意見,形成了新建體育設施的建議,並被納入政府決策,最終這個佔地200多畝的體育公園如約而至。
“體育公園人流量大,商販佔道經營,周邊道路交通有擁堵現象,建議部門聯動治理。”般陽街道人大近期以“提升公園管理和服務水平”為議題組織了接待群眾活動,幾位市民就此提出了中肯意見。區文化旅遊局局長唐加福一一記錄,表示將合理吸收採納。僅是圍繞體育公園的建設和管理,般陽街道人大就已辦了4次議題式接待群眾活動。
淄川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涌説,通過創新代表為民履職平臺,把群眾的事情交由群眾決策和評判,實現了政府重大民生事項由“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轉變。
“創新搭建人大代表履職平臺,引導人大代表上街下村,與群眾打成一片,聽取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真正體現了人大代表為人民。”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王樹忠認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