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31日電(記者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檔案局了解到,內蒙古正在對一批清朝至民國年間的瀕危蒙古文檔案進行搶救性保護修復和數字化整理。
內蒙古自治區檔案局與一家科技企業合作對78盒板結成磚的蒙古文檔案進行低溫無損物理揭粘,並對破損檔案進行搶救性修復。這批粘連嚴重的蒙古文歷史檔案年代為清朝乾隆年間至民國時期,記錄了當時蒙古族人民的政治、生活情況,是研究蒙古族歷史的珍貴素材和文化遺産。
同時,內蒙古正在對清政府與五當召寺廟之間的蒙古文往來文書進行數字化整理,並建立多渠道共享利用服務體係,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位于內蒙古包頭市的五當召在歷史上是蒙古地區著名的藏傳佛教寺廟,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包括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到民國三十七年(1695年——1948年)的1000余件歷史文書檔案,內容涉及宗教、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是內蒙古現存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時間跨度最大的寺廟檔案。
據了解,這兩個項目均被列入《2019年度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計劃》。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