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幹旱
5月17日,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實況顯示,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氣象幹旱,東北、黃淮、江淮、西南等地出現中度至重度氣象幹旱,吉林、雲南部分地區出現特旱。此次幹旱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其影響及未來趨勢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我國多地旱象嚴重
據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侯威介紹,今年以來,我國東北地區平均降水量為42.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8%,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其中,吉林省平均降水量為41.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4.1%,遼寧省平均降水量為43.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2.6%,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同時,東北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4℃,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
氣候監測顯示,4月1日至5月17日,雲南省平均降水量為35.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3.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雲南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同樣,今年5月以來,黃淮和江淮地區平均降水量為9.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8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幹旱對東北地區的新季玉米播種及生長有一定影響,同時,受氣象幹旱影響,東北大部以及內蒙古東部等地森林火險等級持續偏高。”侯威説。
目前,幹旱已嚴重影響雲南春耕生産和人民生活,雲南省氣象局5月13日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幹旱)四級應急響應。
溫高雨少導致氣象幹旱發展持續
針對此次全國多地幹旱,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表示,氣象幹旱出現的直接原因是氣溫異常偏高,降水異常偏少。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8年9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過一次厄爾尼諾事件,預計該事件其影響將持續到今年夏季。
陳麗娟分析,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西北太平洋地區副熱帶高壓偏強,菲律賓地區為反氣旋式異常環流,加之今年春季印度洋海溫持續偏暖,冬春季青藏高原積雪偏多,這些因素都有利于菲律賓反氣旋異常偏強。而中緯度地區自4月以來的冷空氣較為活躍,在這種背景下,冷暖氣流主要在我國長江以南的東部地區交匯。
“由于我國東北地區、黃淮大部主要受偏北風影響,水汽輸送條件差,不易形成有效降水;而雲南地區主要受高原地區西北風和西風的影響,出現異常的輻散下沉運動,造成降水偏少。”陳麗娟説。
幹旱地區未來趨勢如何?陳麗娟介紹,我國東北地區在未來10天將出現明顯的降水過程,氣象幹旱有望緩解。中長期預報顯示,預計未來11天到30天,有一次降水過程,其中6月上旬降水有較常年偏多的可能性,氣象幹旱有望解除。
“雲南地區在未來10天出現有效降水的可能性較小,氣象幹旱將持續發展。中長期預報顯示,未來11天到30天,雲南東部將出現較明顯的降水過程,幹旱有望緩解,而雲南西部的降水仍然較常年同期偏少,幹旱可能持續。”陳麗娟説,雲南大部分地區雨季的多年平均開始時間在5月中旬到下旬,預計今年雲南雨季的開始時間較常年偏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