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鄭州5月16日電(記者李鵬)16日下午,國內首座將體外預應力技術應用于大規模連續梁的特大橋——官渡黃河特大橋主橋在河南鄭州市中牟縣的黃河之上成功合龍。這標志著官渡黃河特大橋全線貫通,預計年內具備通車條件。
官渡黃河特大橋全長7377米,雙向八車道,由河南省交通廳公路管理局和中交一公局共同出資採用PPP模式建設,是國道107改線的咽喉工程。此次合龍的大橋主橋由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全長2325米,共36個T構,規模龐大,施工組織復雜,是河南省品質工程創建試點項目和河南省建築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
作為國內首座將體外預應力技術應用于大規模連續梁的特大橋,官渡黃河特大橋採用外觀追求簡約、務實的設計理念,拋棄了繁瑣的裝飾性結構,將技術和施工難點設置在了梁體內部。其中,全橋梁體內部共設置體外預應力鋼束504束、15624根,重達1998噸。
“如果把橋梁比喻成人體,鋼筋就是骨骼,混凝土就是肉身,體內預應力就是筋,體外預應力就好比搬運或行走助力器,減輕了橋體負擔,檢修方便,容易更換,從而也減少了後期維護對生態帶來的影響。”官渡黃河特大橋主橋項目經理陳勇説。
據介紹,官渡黃河特大橋的建成將對保證國道107南北大動脈的暢通,消除黃河灘區交通運輸發展瓶頸,促進黃河兩岸人流、物流的便捷通行,發展沿黃經濟帶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