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3月12日電(記者侯韶婧、李笑)戈壁灘的春天剛剛來到,點點新綠綻放在甘肅省嘉峪關市。
嘉峪關市地處戈壁荒漠,風沙、鹽鹼、幹旱嚴重,年降水量為85.3毫米,而蒸發量是降水量的25倍。以前,春天的沙塵暴一刮起來,人的眼睛都睜不開,整個城市都是黃色的。但嘉峪關人並不認命——他們要在戈壁灘上種出一個綠色城市。
在戈壁灘上大規模搞綠化的困難難以想像。除了十分幹旱的氣候,缺乏適合植樹的土壤是嘉峪關人需要克服的第二個難題。這裏是戈壁地質,沒有土層,只有戈壁礫石,樹木難以扎根生長。有人戲言,在這裏“種一棵樹比養一個孩子都難”。
建水線、換土壤,每種一棵樹都需要將近400元的經濟成本和無法估量的人力成本。從1995年開始,嘉峪關市每年開展“綠化年”活動,號召全民義務植樹。市民劉鴻博回憶當年單位植樹的場景:“地下全是沙子和石塊,拿鐵鍬挖不動,只能拿鎬頭一點一點刨,往往一鎬頭下去,只能刨出一小點坑,有時候刨到石頭上,火星四濺,手臂生疼。”
在嘉峪關,種樹任務必須在每年的4月份完成,其他時間種的樹成活率極低。52歲的張冬菊是嘉峪關市園林局從事樹木養護的一線職工,她回憶説,每年4月往往天還沒亮,園林工人就背著工具出門了;天都黑了,還要亮著車燈植樹。
如今,曾經風沙彌漫、一片荒蕪的嘉峪關市創造了綠色奇跡,成為一顆名副其實的“戈壁明珠”。“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次第加冕。全市每人平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由1994年底的4.9平方米提高到35.61平方米;建成區綠地面積達2696.42公頃,比1994年底的119公頃增加了2577.42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9.41%。
張冬菊説,現在嘉峪關已經形成一種小氣候環境,春天城外還是會沙塵漫天,但一進市區就感到濕潤明朗。
除了建防風林帶,嘉峪關市將重點放在道路綠化和建造公園上。目前全市已建成110多處公共綠地和13座公園。以前受水土的限制,主要栽種楊樹、槐樹、柳樹。而今為了在“量”的基礎上提升“質”,嘉峪關市園林局規劃種植更多的觀賞性喬木、灌木。
體驗過幹旱貧瘠的市民們十分珍視這份來之不易的綠色。有人破壞樹木,周圍的市民會馬上制止。張冬菊説:“大家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環境好一點。”(完)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