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0月31日電(記者白田田)“太了不起了!”近日,當21米長、0.55米寬的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徐徐展開時,繁華市井、各色人物躍然布上,圍觀者不禁嘖嘖稱奇。
很多人想象不到,這樣一幅作品來自他們身邊認識的人——58歲的家庭主婦鐘美玉。她花了7年時間,以“工匠精神”在繡布上重現了這幅傳世名畫。
鐘美玉是一名退休職工,家住湖南衡陽市石鼓區一棟舊式的居民樓裏。兩居室的房間不大,但收拾得幹凈、整潔,這裏也是她繡制作品的工作間。
每當坐在桌子前,鋪展開繡布,播放著音樂,鐘美玉便進入了一針一線的世界裏。“越繡越喜歡,越繡越癡迷。”她對記者説。
鐘美玉第一次接觸十字繡,是在2005年。從那時起,她在網上找資料自學技法。成功繡了一些小幅作品後,她決定挑戰自我,萌生繡制大幅作品——《清明上河圖》的想法。
2010年,鐘美玉通過專業廠家訂制了一幅21米長的繡布。拿到《清明上河圖》圖樣、繡線後,她開始全身心投入繡制工作中,幾乎每天都與針線為伴。
“最長的一天繡了17個小時,除了吃飯就是刺繡。”鐘美玉説,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樣興奮,像著迷了一樣,忘記了時間。
一個格子對應某種顏色,繡線的顏色多達140多種。鐘美玉説,比如一棵樹,有老葉、新葉,有遠的、近的,這就需要四五種顏色。
有一次,她不小心看錯了繡線色號,要把繡錯的線全部剪斷,再用手指甲一點點把殘留的線頭摳出來。她説,這次拆線就花了2個星期,手指甲因此痛了1個月,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十字繡入門並不難,難在要繡得精美。”比較網上的很多類似作品,鐘美玉的《清明上河圖》人物生動、細節豐富。將繡品翻過來,背面幾乎看不到線頭。
7年時間,鐘美玉用斷繡針60多根,手上也起了一層老繭。她説,想通過這樣一幅十字繡作品證明:“我行,我可以。”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