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0月19日電 題:大漠人駝情
新華社記者胡偉傑、多蕾、李笑
遠方的地平線上,一群野駱駝的身影出現在戈壁灘上。一峰雄駝昂首臥于駝群之側,安然保護著整個駝群。“你瞧,那峰臥在旁邊,又高又大的就是‘敦敦’。”何東指著遠方向記者説道。
何東是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玉門關保護站站長,每年有一半時間都住在站裏。這裏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家,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
地處甘肅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極幹旱荒漠區一個極為典型的內陸濕地、荒漠生態係統和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在這裏,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野駱駝和普氏野馬。
2008年4月,蘆草井保護站護林員在日常巡護時,偶然在保護區內灣腰墩發現一只剛出生不久的雄性小野駱駝。“剛發現時它的臍帶都沒有斷,護林員們立即把它救回來。” 時任蘆草井保護站站長的何東回憶説。
小野駱駝被帶回保護站後,大家決定將它餵養在站內,並為它取名“旺旺”。小野駱駝食量很大,一天要喝掉一箱鮮奶,護林員們便自發湊錢買奶粉和鮮奶。旺旺很快融入護林員們的生活,成了保護站的吉祥物,給枯燥單調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我們每次給它喂奶都拿著小孩的奶瓶,走到圈邊搖一下它就會跑過來,三兩下一瓶奶就喝光了。旺旺長得很快,剛開始我們還能抱著,後來就抱不動了。”何東回憶道。
2010年,同樣在灣腰墩,護林員們又發現了一只被遺棄的雄性小野駱駝。2012年,保護區管理局決定野化放養這兩只小公駝,並從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運來兩只母駝與它們一同放養,以便幫助組建“家庭”。為紀念這次放養計劃,保護區將兩只公駝改名為“敦敦”“煌煌”,母駝取名“武武”“威威”。
“從那時起‘旺旺’就被叫作‘敦敦’了。剛放歸時我們都很不舍,畢竟在站裏養了四年,與它有很深的感情。但是看到它在野外盡情奔跑的樣子我們又放下心來,畢竟它來自大自然,總有一天要回歸那裏。”何東説。
如今,“敦敦”和“煌煌”家族已經延續到第三代,達到10峰的規模,主要在敦煌西湖保護區范圍內活動。
隨著護林員的車輛緩緩行駛過駝群,“敦敦”忽然起身追著車子跑起來,黑色的駝毛迎風飄揚,顯得神氣極了。隨著車子漸漸走遠,它也停下了腳步,目送著護林員們離去。
千年前,漢朝軍隊將士在離此不遠處修建玉門關、長城等防禦設施,作為守護家園的屏障。千年後,護林員們亦在此十幾年如一日地守護敦煌西部這片生態屏障。正是由于敦煌西湖保護區的存在,才阻擋了中國第六大沙漠——庫姆塔格沙漠的東移。為千裏河西走廊和世界文化遺産莫高窟築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