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的冰櫃,全是我的淚 老人囤的菜,吃不完的債
冰櫃裝得滿滿的,外面還有一堆蔬菜
30來斤黃豆——長了蟲
苦筍——帶著今年春天的芬芳
臘肉——幾年前做的
筒子骨、雞肉——一股臘肉味……
10日下班回家,眉山市民劉麗看到公公婆婆正在廚房裏忙著做飯。她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廚房外堆滿的蔬菜愁住了:蔬菜旁邊的冰櫃被塞得滿滿當當,裏面有公公婆婆從峨眉山度假後帶回來的雪魔芋,也有婆婆幾年前做的臘肉,去年買的、已經生蟲的黃豆,帶著臘肉味的筒子骨、雞肉,以及今年春天的苦筍……
有老年人買菜做飯,是很多上班族求之不得的事,然而,對于劉麗來説,公公婆婆買的菜,卻成了她“甜蜜的負擔”。
A
夫妻的煩惱
媽,冷凍食物也有保質期啊!
在公公婆婆沒退休之前,劉麗一度以為這個家庭完美無缺:自己和丈夫、公公婆婆都在眉山有固定工作,平日裏各自上班。2014年,公公婆婆正式退休,丈夫換了新單位,兒子的來臨,也為這個家庭增加了更多喜慶。買菜、做飯,成了公公婆婆的“任務”。
容量超200升的冰櫃 好像裝著一整個農場
劉麗的公公婆婆來自農村,還有一些親朋好友在農村,每到春節前後,這家拿來一只土雞,那家拿點土鯽魚,甚至有的親戚家磨了點豆腐,也會送點過來。公公買菜向婆婆徵求意見,而婆婆買菜徵求意見的范圍,除了劉麗夫妻兩人,壩壩舞友、周圍鄰居的意見,分量也越來越重。2015年夏天,劉麗單位發了一箱飲料,回家想放進冰箱,卻發現冷藏室裏堆滿了抄手,劉麗簡單地數了數,至少有一兩百個。
“你們有時上班忙,我們有時不在家,我們給你包好了,你們自己煮來吃。”婆婆走過來,細心地解釋。
夏天消暑,婆婆的舞友們説綠豆湯好,婆婆一出手就買了十斤綠豆,那一周,綠豆飯、綠豆湯,各種以綠豆為主材、輔材的菜品,劉麗只差臉沒吃綠了。想到婆婆是為一家人好,劉麗之前並未多説。
2016年春節時,家中食材再次多了起來。考慮到家中有小孩,公公婆婆自掏腰包,買回了一個容量超過200升的冰櫃。
原本想冰櫃只是在春節期間派上用場,但劉麗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冰櫃的任務提前開始了。挂在窗臺的臘肉,放進去;親戚拿來的雞,殺了裝進去;回老家拿回來的湯圓粉,裝好放進去;自己做的鹽菜、蘿蔔幹,也放進去,甚至連菜市場天天都可以買到的筍子,都被裝了進去……
一開始,劉麗和丈夫蔣洋只在餐桌上和父母説起此事,父母的回答,永遠都以那幾句“多買點,價格便宜些;這些都是生態的”等為借口。劉麗自小生活在農村,吃的食物多是地裏採摘,自家餵養;畢業後在醫院上班,她深知食物即便冷凍,也有保質期。
30來斤黃豆 長了蟲,把水都泡黑了……
家裏還有30斤左右的黃豆,是婆婆不知何時買回的,一開始,這袋黃豆放在儲物間內,久未吃完,黃豆裏外,生了不少黑色的小蟲子,劉麗幾番説要丟掉後,這袋黃豆不見了,劉麗竊喜,還以為婆婆真的拿去丟掉了。有次,劉麗無意間發現冰櫃裏有袋黃豆,打開一看,正是之前那袋已經生蟲的黃豆,有些蟲被凍死在黃豆裏,用水一泡,水面黑了一層……劉麗説,有時都想把冰櫃搬出去扔了。
劉麗説,自己陪婆婆去買過菜,在買菜的價格上,三五毛她都要講上好一會兒,但要是買什麼養生産品啊、什麼中藥啊,三五百元婆婆眼睛都不會眨一下。“那段時間,還沒有免費流量的時候,婆婆和她的親朋好友們用手機視頻聊天,一聊就是半小時,我們都覺得肉痛,也沒見婆婆説過一句要節約。”
有次婆婆去逛市場,看見一個人在吆喝説賣的是土雞蛋,婆婆將那一百個雞蛋全部買回,剛開始大家還吃,沒幾天大家吃膩了,都不吃了,雞蛋就佔據了冰箱的一格,沒等一兩周,雞蛋就臭了,一整理髮現,剩下的七八十個雞蛋,至少有二十個是壞雞蛋,而且,最重要的是,養雞的親戚一來看,就説這些根本不是土雞蛋。”劉麗説,婆婆只説了一句:哎呀,那個人穿著打扮都像是鄉下來的啊。
如果説肉類、豆類囤積還稍微有點道理的話,新鮮的蔬菜都要囤積,讓劉麗難以想像。今年6月的一天,快下班時接到婆婆的電話,説回家路過菜市場時幫忙搬點東西。劉麗驅車到達時,婆婆站在菜市場,正和幾個老人聊得歡,見劉麗前來,連忙將四顆蓮花白搬上車。還沒等劉麗開口,坐在後排的婆婆又先開了口:現在蓮花白便宜。
餐桌上,蓮花白燜飯,蓮花白回鍋肉,蓮花白豇豆湯一一出現,劉麗吃了兩口放下了碗。
晚上九點多,劉麗打開美團,點了一份小龍蝦,和丈夫剛吃上就被婆婆看到。“哎呀,這些少吃,家裏有飯菜的嘛。”“你們做的那些,咋個吃嘛?”
如此幾番,雙方的態度有了微妙的變化,劉麗常以同事聚會為由,和丈夫在家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少,公公婆婆則感慨飯越來越不好做。劉麗的不解和拒絕,老人的倔強和堅持。瑣碎的家事,讓愛情和親情都經受考驗。
B
老人的委屈
煮起又不吃,你們咋個才滿意喃?
9月11日中午,成都商報記者來到劉麗公婆家,劉麗夫婦沒回家,餐桌上,除了一碗剩菜,就只有一盆南瓜和一盤藤藤菜。剛説起兒子和兒媳,劉麗的婆婆王宏霞就端起碗進了廚房:看嘛,你來前的半個小時才打來電話,説晚上又不回來吃飯了,你説,這個飯咋個煮?煮起又不回來吃,要怎麼樣他們才滿意?
關于那袋黃豆
“有啥不能吃的,有蟲才證明沒打農藥”
吃完飯,王阿姨將剩菜剩飯放進冰箱時,成都商報記者看到,劉麗家的冰箱已經換成了一個容量將近四百升的冰箱,裏面光豬油就佔了一格,剩飯、剩菜及一些雞蛋幾乎佔滿了整個冷藏室。
在餐桌的另一頭的陽臺外,是王阿姨的冰櫃,冰櫃旁,半米高的菜架上放滿了蔬菜,第二層全是生姜,最上面的,是兩顆蓮花白,苦瓜等。
冰櫃內已幾乎裝滿,最上層是一大包雪魔芋,下方則為臘肉、腌兔、黃豆,筒子骨和雞肉雖用塑膠口袋裝好,但湊近一聞,已經附滿了臘肉味,在另一個小口袋裏,是今年春天的苦筍,已經被洗凈切片裝好。
這些食物,以一個四口之家正常的食量來算的話,至少要一個月才能吃完。
“這是我去樂山買回來的苦筍,拿不拿點去吃?這兩天已經沒有了哦。”王阿姨拿出苦筍,熱情地介紹起來。
當成都商報記者質疑已經生蟲的黃豆還能不能吃時,王阿姨説,“這有什麼不能吃?不就是有點蟲嘛,這種蟲米裏面都要生的,清理了就是了嘛,有蟲才證明沒有打過農藥啊。”
婆婆憶苦思甜
“他們哪裏吃過我們小時候的苦哦”
聊起和兒子兒媳之間的事,王阿姨情緒明顯激動起來,從教師崗位上退休下來的她雖然個子不高,但嗓門也不小。
王阿姨承認自己有時買東西有點多,但她解釋,那是因為幾個朋友一起買,買的量大一些,和對方談價格的空間就會大一些,至于吃得少的原因是,“他們不回來吃午飯,晚飯也隔三差五不回來吃,就我們和孫兒吃,哪裏吃得過來?”
“既然明知劉麗夫婦回家吃得少,為何每次都還要多買?”對于這個問題,王阿姨沒有正面回答,卻開始了憶苦思甜:“家裏東西多,心裏是要滿足點,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哪裏吃過我們小時候的苦哦,我們小時候,米缸長期都是空的,就盼望著過節過年,為什麼呢?過年家裏面才有點肉啊飯啊,俗話説得好:手中有糧,心中才不慌……”
這時,電話響起,王阿姨邊接電話邊往房間裏走,話筒裏清晰地傳來一個中年婦女的聲音:王老師,聽説這兩天花生出來了,去看看哇?片刻,王阿姨挂掉電話,拎著小包準備往門外走。劉麗公公頭也沒抬:少買點回來哈。“我在你們心頭是這樣的嗦,我不出去了,我不買了得不得行嘛。”説這句話時,王阿姨的聲音已經飄蕩在樓道裏了。
-
關注帶娃老人:暮年換環境 我們能為老人多做點啥?
2018-07-20 07:26:13
-
迷信保健品一年花2萬多元購買 老人混吃12種保健品患上肝硬化
十年來,健康意識強烈的她花去絕大部分退休金給自己買保健品吃。26日,楊奶奶因為血糖高到醫院就診,卻意外檢查出患上了早期藥物性肝硬化,醫生診斷這與她吃太多保健品有關。2018-08-29 10:51:42
-
“候鳥老人”西南飛——四川攀枝花市康養旅遊見聞
“以前只知道這裏冬天暖和,沒想到夏天也舒服。”在四川攀枝花市一家頤養中心,85歲的張光煜已經是第二次從北京過來了。2016年冬天,他和弟弟妹妹在這裏住了一個月。今年夏天,他又來到攀枝花,這次打算先住兩個月,“冬天再和家人一起來。”2018-07-24 18:41:0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