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8時30分,房山區大安山鄉的軍紅路一段,原本被綠樹覆蓋的部分山體突然傾瀉而下,發出了咆哮的悶響;即使在安全區域,行人也不免發出驚呼……
“人要是在那兒站著,都得完了。”現場錄下的視頻中,整個山體都被拽著晃了幾晃,有人發出了這樣的嘆息。
在這場房山近年來最大的崩塌地質災害中,所幸無人傷亡。而這,源于大安山鄉趙畝地村村民中年漢子安宏三。
棗紅色的方圓臉兒留下風吹日曬的痕跡,他同時還有個身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
“軍紅路K18-K19+100米”這個區域,是他負責的隱患點。2013年,經過1:5萬地質災害詳查,這處隱患點上了臺賬,汛期每日進行巡查也成了安宏三的任務。
今年汛期一來,房山區的群測群防員每天都要到隱患點轉上一次。就在周六一早的巡查中,他突然發現,有拳頭大小的石塊從山上落下,滾到了公路上。
“不好!”每年入汛前的培訓和山中生活讓他立刻警覺,抓起電話就向村支書報告。
打完電話,他就把車橫了過來,攔住來往的車輛:“前面危險!不要過去!”
其它路過的群測群防員、路政施工人員也開始幫忙。
10分鐘後,地動山搖。滾落的巨石有卡車般大小,將道路封了個嚴實。
“多虧沒在底下!”被攔住的人腿都軟了,説話直哆嗦。
和災害發生前後腳,安宏三的預警信息像長了腿一般,8時34分,就傳到了鄉政府,也傳到了房山區規劃國土分局地質災害防治群裏。
“大安山鄉迅速斷路!快速疏導人員撤離!”這樣的指示也迅速返到現場。安宏三和其他趕來的工作人員一起,疏導行人盡快撤離。
同時,一組由市應急調查隊、房山分局熟悉地質環境人員組成的先遣隊就往大安山鄉出發。市級地質專家、應急專家也帶著無人機和遙感解譯係統趕來:“最重要的,是要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崩塌的落石阻斷了軍紅路,區裏、鄉裏開始選擇繞行路線。而市規劃國土委地環處現場指揮員得知消息後,直接帶著技術人員排查繞行路線周邊,確保遠離地質災害隱患點。
“這地質災害隱患點吧,碰不得、炸不得,為了防止更大的地質災害發生,只能守著。”一位地質專家打了個比方,這些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就像一個個末梢神經,除了技術防范之外,這些群測群防員也能深入到各個隱患點,排查險情並及時上報,共同築起安全屏障。
無論是在農村裏,還是在深山中,像安宏三這樣的群測群防員還有很多——
本月7日,懷柔區懷北鎮椴樹嶺黃土梁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方自洪發現滑坡體出現變化,上報之後,18戶受威脅的群眾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上月16日到18日,密雲區石城鎮黃土梁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孫仲來衝鋒在前,在罕見暴雨中轉移了被困村民和遊客……
每年汛前,市、區兩級規劃國土部門都會組織群測群防員業務培訓,並通過培訓考核,選拔對環境熟悉、有責任心、肯于奉獻的村幹部或村民擔任群測群防員。如今,像安宏三這樣的群測群防員,在房山區已經有342位,全市已經超過1600人,是他們的堅韌和細心,守護著一方平安。
記者 陳雪檸
-
北京房山區發生山體崩塌 無人員傷亡和車輛損失
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獲悉,11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區大安山鄉軍紅路K19+300米處山體發生1起崩塌災害,塌方量約3萬方,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車輛損失。2018-08-11 14:24:08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