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悶熱7天 創7年來最多
京城連續高溫“蒸煮”,多項紀錄紛紛被打破。北京市氣象臺昨天稱:自7月28日起到昨天,北京持續悶熱日數達7天,為2011年以來最多。
今夏悶熱日數已達13天
北京持續的高溫高濕悶熱天氣愈演愈烈,全市最大電力負荷自7月31日以來連續四天刷新歷史最高紀錄。昨晨6時,北京市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到周日本市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仍將超35℃。昨天白天,南郊觀象臺最高氣溫定格在36.5℃。
北京市氣象臺昨天公布了自2001年以來北京的“悶熱日”數據,從悶熱日數看,自2001年以來,2016年悶熱日有15天,排位第一,今年截至8月3日,悶熱日數已達到13天。
2001年以來,持續悶熱日數最長的是2010年的7月22日至7月31日,共持續了10天;今年這輪持續悶熱天氣自7月28日起,截至8月3日,持續日數為7天,已排名第二。
通過分析悶熱指數可得出:2010年7月持續10天的悶熱指數平均值為82.1,今年7月28日以來的悶熱指數平均值為82.9,可見,今年的持續悶熱強度高于2010年。
周日夜間有明顯降雨
北京市氣象臺數據顯示,今年6月1日至8月1日,北京高溫日數達17天(6月10天,7月6天,8月1天),是1950年以來歷史同期的第三名。第一名出現在2000年,6月1日至8月1日有25個高溫日,第二名在1999年,同期出現了21個高溫日,和今夏並列第三名的還有1997年(17天)、1965年(17天)。
由于8月2日和3日都是高溫日,今夏到昨天為止,高溫日數已經漲到了19個。市氣象臺專家表示,整體而言,去年北京熱得早,但火力均勻;今年火力後勁足,持續力強。去年全年高溫日數為22天;今年至8月3日高溫日數已達19天。
本周日,龜速一般的冷空氣終于將南下影響京城,副高南撤。周日午後起出現雷陣雨,到周日夜間,冷暖氣團交匯,降雨將變得明顯。下周,京城降水增多、雷雨霸屏,氣溫略微下降,白天最高氣溫在30-31℃,大家期待的“相對清涼”很快會到來了。
全國清蒸 北半球紅燒
放眼全國,可稱得上“千裏清蒸,萬裏紅燒”。國家氣候中心昨天通報,7月以來,全國有97站發生極端高溫事件;7月9日以來,全國平均高溫日數為8.1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7月20日,我國日最高氣溫35℃以上高溫面積達161.8萬平方公裏,日最高氣溫38℃以上高溫面積達13.4萬平方公裏。
再放眼全球,北半球也處于“燒烤”之中。據監測,北極圈內一些氣象站甚至觀測到氣溫超過30℃。
“今夏高溫,偶然中的必然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而必然之中的偶然要歸結于今年極地環流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分析。
具體來説,今夏高溫有兩個特點:一是北方升溫速率高于南方,表現在今夏北方高溫的極端性要高于南方;二是最低溫度的上升速率高于最高溫度的上升速率,7月9日以來,我國中東部日最低氣溫平均值達到24.1℃,為1961年以來第一高,最低溫度高,意味著夜間溫度不返涼,加重了炎熱程度。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研究表明,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溫度和極端溫度都呈顯著升高的趨勢,極端高溫呈現出強度更強、出現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的特點。國家氣候中心研究稱,未來我國夏季極端高溫事件的出現概率會大大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現長時間的高溫熱浪過程。(記者 王海亮)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