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6月19日電 題:“社區醫院建成了重症監護室”——湘贛邊界基層醫院見聞
新華社記者 高文成、帥才
位于湘贛邊界的瀏陽市集裏醫院是湖南省唯一一所設有重症監護室的社區醫院,這所醫院以神經內科為特色,吸引了來自湖南、江西等地的患者前來就診。
據集裏醫院院長陳小玲介紹,醫院重症監護室成立于2011年,目前重症監護室有10名醫生,21名護士,2017年收治重症患者947人。病人在送診途中,只要聯繫醫院,醫院值班醫生就會安排重症監護室的醫生們在醫院大廳等候,病人到了醫院先不用去繳費辦手續,會立馬被送去做檢查,之後就是各項治療,為病人爭取寶貴的時間。
今年36歲的黃璞嘉是醫院重症監護室的一名醫生,他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是醫院唯一能主刀開顱手術的醫生,他説:“我在醫院工作12年了,如果我能在基層把病人留下來,那麼病人就不用轉到上級醫院去了。”
“2011年,集裏醫院對于腦卒中等神經內科疾病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治療方法,可如果病人腦出血嚴重,醫院不能進行開顱手術,只能轉院,路上就又耽誤了時間。為了更好地搶救病人,醫院多次派我去湘雅醫院的神經外科進修。通過一年多的學習,我終于可以獨立主刀開顱術。現在我和同事的工作是進行微創或開顱手術以及對腦中風的病人進行靜脈溶栓治療。”黃璞嘉説。
集裏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貝玉章告訴記者,靜脈溶栓治療是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的重要的救治措施,而療效的關鍵就在于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溶栓治療。在集裏醫院,從入院到靜脈溶栓平均時間下降到40分鐘以內,最快僅為18分鐘。
記者採訪了解到,集裏醫院的病人大多是周邊的農民,文化水準不高,而做頭部手術又有風險,一些病人家屬很擔心,所以醫生就需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深入淺出地將病情和治療手段解釋給患者和家屬。
黃璞嘉向病人介紹腦梗死的病情時,常常把腦細胞比作“禾苗”,把血管比作“澆水的溝渠”,禾苗缺水就會枯萎、打蔫,而疏通血栓不是拯救已經枯萎的禾苗,而是搶救周圍打蔫的禾苗。
今年60歲的劉家良是江西人,他最近在集裏醫院實施了開顱手術,“半夜我爸在家裏突發腦出血,我聽親戚説集裏醫院治療腦出血很有效,我就趕緊帶著我爸從江西奔過來了。”老劉的兒子劉升高説。
“黃醫生該解釋的都解釋得很清楚,人也很熱心,我們就決定相信醫生,做開顱手術救我爸的命,後來手術很成功。”劉升高告訴記者。
陳小玲説,2017年,集裏醫院收治住院5.38萬人次,總收入2.83億元。湖南省衛計委基層衛生處處長陳鴻君説,集裏醫院將公共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相結合,堅持“兩條腿走路”,不僅提高了基層醫療服務水準,還收獲了群眾口碑,實現了將病人留在基層的目標。
陳小玲告訴記者,2005年開始,醫院不間斷地下鄉進行卒中防治的篩查和宣講,篩查隊伍走遍了瀏陽市各個鄉鎮,10多年來共篩查36萬人次,篩查出腦卒中危險因素人群超過10萬人次,全部進行建檔,實施定期監測和隨訪。
目前,集裏醫院還派出骨幹幫扶7家鄉鎮衛生院。除了中風專科,集裏醫院的眼科和疼痛科也實力不俗,陳小玲在總結醫院的“特色發展經”時説,堅持“以心換心”是醫院的基本原則。集裏醫院堅持專科特色,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把專科做優、做強,避免了同質競爭。
“集裏醫院走出了一條基層醫療衛生改革發展的特色路子,是湖南在基層醫療衛生領域供給側改革的先鋒。”湖南省衛計委副主任龍開超説。
-
醫改一周年:北京大醫院兩成專家號留給“社區醫院”
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年來,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大醫院“看專家難”問題得到緩解,一些普通病常見病已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2018-04-21 07:27:39
-
北京中心城區社區醫院完成藥品採購準備 所有藥品均與大醫院相同
4月8日,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將正式實施。昨日從北京市衛計委了解到,西城、朝陽、海淀等中心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已完成選藥、選配送商等準備工作。2017-04-07 07:44:47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