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2月16日電(記者許茹)陽光穿過薄霧,灑在川西的一個小小農家院裏,春節的成都格外溫暖。剛剛從廣東回家的王德俊和歐陽生英夫妻倆蹲在院子裏洗菜,兩個兒子和家裏的小黃狗玩耍,年過六旬的老父親拎著一瓶飲料走進小院。
去年春節,因為貨主會額外給“水錢”,在菜市場當搬運工的王德俊沒有回家過年。讓他高興的是,共青團四川省委、共青團金堂縣委帶著十幾只“小候鳥”“逆飛”廣東,王宏和王文軒兄弟就在其中。
那一次的團圓,讓王德俊夫婦下定“春節團聚”的決心。
11日晚八點,王德俊夫婦從珠海出發,到廣州乘火車。王德俊説,好不容易搶到兩張“站票”,從廣州一路“站”回成都,全程36個小時。雖然很辛苦,但他們終于要回成都金堂竹篙的家鄉過年了,要見到久別的父母和兒子了。
今年已是他們夫婦在廣東務工的24個年頭。1998年結婚,因為忙于生計,兩個兒子出生後,先後被送回金堂的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20年來,歐陽生英從來沒有在金堂的婆家過過年,而王德俊也有5年沒有回家過年了。
旅途雖然辛苦,但回到家的夫妻倆也沒空歇一歇。出門趕集、回家洗菜,夫妻倆包攬了大部分“團年飯”的活。“這馬鈴薯絲兒就得切得細才好吃。”王德俊特別展示了他的刀工,這是20多年在外漂泊練就的本事。
下油鍋、撒一把噴香的二荊條,家鄉的味道四散開來。“在外這麼多年,還是覺得家鄉好。”王德俊説,“親手炒幾個家鄉菜,真的回味無窮,這就是過年的滋味。”
冒著騰騰熱氣的菜肴擺上桌,哥哥王宏默默地走到廚房,端出碗筷一一擺上。王宏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是話不多,也沒有弟弟王文軒那麼活潑好動。“廣州很熱鬧,但我喜歡爸爸媽媽回家過年。”王宏説。
老爺子給王德俊倒上了一杯白酒,犒勞這一年的辛苦。“感謝爸爸媽媽那麼辛苦,幫我帶孩子,以後我們每年都要回來過年。”王德俊用一杯酒敬年過六旬的父母。他説,再過兩三年,他打算回成都打工,照顧父母,陪伴孩子成長。
在四川農村,像王宏、王文軒這樣的留守兒童人數超過100萬,僅僅在竹篙鎮,外出務工人員近1.9萬人,佔勞動力61.56%。
“我爸爸能在家裏呆六天。”年僅7歲的王文軒大概還不明白六天有多長,更不知道下次春節團聚至少還需要360天的等待……

-
你要的年味兒,是有人在用力撐著的
2018-02-16 14:09:54
-
這些令人驚艷的春晚節目,你還記得嗎?
2018-02-16 14:09:54
-
狗年春晚給你帶來了哪些驚奇與驚喜?
2018-02-16 14:09:54
-
過年回家:走遠的孩子,都熬成了爸媽的客
2018-02-15 12:30:43
-
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在詩詞中品味除夕
2018-02-15 12: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