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月26日電(記者陳毓珊、程迪)最近一次同步調查顯示,在鄱陽湖區越冬的白鶴約有3440只。國際鶴類基金會專家稱,全球白鶴總數約為3600只,意味著95%以上白鶴在鄱陽湖區越冬。
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黨支部書記涂曉斌介紹,1月9日至11日,江西省開展了鄱陽湖區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這是江西連續18年在鄱陽湖區開展水鳥同步調查,白鶴數量呈穩中有升態勢。
白鶴原有東、中、西3條遷徙路線。在鄱陽湖區越冬的白鶴屬于東部遷徙路線,從西伯利亞東北的繁殖地南飛,途經俄羅斯遠東和中國北方。
中部和西部遷徙路線都是從西伯利亞西部繁殖地開始,向南穿過俄羅斯,在哈薩克斯坦境內,西部遷徙路線沿著裏海西海岸,到達伊朗,而中部遷徙路線則穿過烏茲別克斯坦,到達印度。
國際鶴類基金會副主席吉姆·哈裏斯説,過去20年裏,中部和西部種群幾乎滅絕,目前發現的白鶴均為東部種群。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記載,世界上15種鶴類中,白鶴數量不是最少的,但卻被列為極危物種,瀕危等級是最高的。“美洲鶴只有470多只,只被列為瀕危物種。”吉姆·哈裏斯説,白鶴雖然數量更多,但遷徙路線單一,所以瀕危等級最高。
國際鶴類基金會長江項目專員金傑鋒分析,中、西兩條遷徙路線白鶴幾乎滅絕,主要是戰亂、盜獵導致其棲息地喪失。反之,東部白鶴種群穩定則是因為棲息地環境良好。
1980年科研人員在鄱陽湖發現91只白鶴,1981年又在永修吳城鎮的湖面發現更大白鶴群。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調研員劉觀華説,湖區完善了林業部門、村民小組、民間愛鳥人士等組成的護鳥巡查體係。當地愛鳥、護鳥意識深入人心。
入冬以來,位于鄱陽湖畔的南昌五星墾殖場的一片藕田裏,時常有白鶴在這裏駐足覓食,最高峰約1200只。來自海內外的愛鳥人士發起“留住白鶴”眾籌活動,籌集資金約200萬元,建起了首個民間白鶴保護小區。
活動發起人之一周海燕介紹,“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建成近500畝藕田覓食區,以及科研、愛鳥教育基地和觀光拍攝區等設施,已投放藕種7.5萬公斤。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亞洲最重要的水鳥越冬地,平均每年在鄱陽湖越冬的水鳥為50多萬只。

-
徵集丨2018“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
2018-01-14 10:53:24
-
網友為何紛紛點讚民警的"柔捕"工作法?
2018-01-26 08:38:05
-
馬雲:別用貿易作武器,要將其作為解決方案
2018-01-26 09:17:28
-
蛙是假的,空巢青年的"孤單寂寞"才是真的
2018-01-26 09:17:28
-
關于你的養老待遇,這5個重要利好別錯過
2018-01-26 11: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