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月7日電(記者肖艷 施錢貴)“我的好戰友,好妹妹,為什麼就走了呢?”得知同事去世後,張勇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這樣的話語。
1月2日下午,新年的首個工作日,貴州省遵義市總工會“90後”扶貧幹部徐梅,在趕往習水縣督導扶貧工作的途中遭遇車禍,這位年僅25歲的年輕幹部不幸去世。
走進徐梅工作過的辦公室,她的工作牌還擺放在辦公桌上。徐梅被抽調到扶貧督導工作組後,這張辦公桌已有四個月沒人來伏案工作了;可是現在,她再也回不來了。
“轉正工資手續才剛辦好,轉正合同她都還沒拿到。她走的那天我還和她説這是她轉正的第一天。”遵義市總工會工作人員汪盼説,徐梅桌上有一份考核登記表是要填寫入檔案的,她太忙,一直都沒有時間。
徐梅2016年底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考,以筆試第一和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到遵義市總工會下屬的事業單位,工作僅一年多的時間。
“認真、好學、細致、開朗、樸實……”在同事的印象中,徐梅是一個很給力的新人。
徐梅在遵義市總工會組織宣教部負責對外宣傳工作,“外宣工作需要拍照,她剛來的時候我教她如何用相機,告訴她還可以用手機學習專業拍照……她抽調之前,所有工作場合的照片都是她拍的。”同事劉永鴻説。
徐梅還承擔起了總工會微信公眾號的工作,“我們一直想弄,但是人手實在不夠,這個公眾號還是她來了以後才申請的。”同事李婭介紹,一次活動要等到現場結束以後素材才能傳過來,徐梅就在辦公室加班,等素材、處理、編輯,直到消息推送出去。
徐梅在總工會工作8個多月的時間,和遵義市其他25名機關幹部一起,被抽調到遵義市委第二扶貧督導小組,主要負責習水縣的扶貧督導工作。
“她是組裏唯一的女生,年齡最小,説實話,開始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她。”督導組成員趙燚説,原本以為會讓大家分心照顧的徐梅,下鄉期間卻一點都沒有喊苦喊累,工作幹勁反而讓組裏的男同志都很敬佩。
“路再遠,坡再陡,徐梅都堅持和大家一起走訪。”督導組另一名成員吳建強回憶,有一次和徐梅一起到習水縣桑木鎮香樹村走訪,路程有40多公裏,行車也需要兩個多小時,且道路坎坷。途中一段小路比較危險,有人提議讓徐梅在原地等大家回來。“可她拒絕了,與大家一起走過危險路段,共同完成走訪任務。”吳建強説。
來自赤水市衛計局的周群一説:“一次,工作組成員在困難群眾家裏啃了幾個烤包谷,應付了一頓午飯,徐梅硬是自掏腰包塞了100元錢在老鄉兜裏。”
“她工作時間只有一年多,和我們一起抽調已經四個月,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扶貧。”趙燚説。
四個月的扶貧督導時間,徐梅不怕苦,不怕累,走遍了習水22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走訪上千戶群眾。
每走訪一戶,徐梅都是面帶微笑和群眾交流。習水縣三岔河鎮三岔村村民袁樹清對徐梅印象深刻:“她向我們了解了哪些是精準扶貧戶,還有哪些是該評的沒評到。問完,她讓我帶著去檢查水、路還有環境衛生,説實地看了才放心。”
每天入戶走訪回來,小組要對當天督導的情況進行研判,經常工作到晚上一兩點。徐梅還要對督導的情況進行歸類統計,有時同事勸她明天再做,她都堅持當天的工作當天完成。
“有時候她準備工作材料,很多詞語都會讓我一起斟酌一下。從來不和我説下鄉的辛苦,怕影響我找工作的情緒。”徐梅的男朋友是河北邯鄲人,即將研究生畢業,已把工作簽到了遵義。兩人原本打算忙過這一段時間,就著手準備婚事,“她走的那天是我們在一起912天。”徐梅的男朋友説。
“努力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這樣的話語,留在了徐梅的微信個性簽名上。
新聞鏈接
鄉鎮始終是他的“陣地”——追記倒在扶貧一線的寧夏回族幹部李進禎
2017年10月25日,52歲的寧夏回族幹部李進禎因心肌梗塞不幸殉職倒在了扶貧一線,2000余名幹部群眾自發為其送行,為他的離去失聲痛哭。“好兄弟”“好大哥”……不少鄉親以家人般的稱呼替代了“李進禎”的名字。
“辦公室的燈第一個亮起,最後一個熄滅”
李進禎是寧夏吳忠市同心縣興隆鄉幹部,1988年,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海原縣關橋鄉從事財務工作,2006年7月調到同心縣興隆鄉擔任財政所所長兼民生保障中心主任。參加工作以來,鄉鎮始終是他的“陣地”。

-
徵集丨讓公共政策更友好 你的意見很重要
2017-12-15 09:39:47
-
【議起來】救命的4分鐘,人人都該掌握這項技能
2018-01-08 08:12:42
-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需緊抓三把"鑰匙"不放
2018-01-08 09:19:55
-
一位真正懂行的老領導:東北困境症結究竟在哪兒
2018-01-08 09:19:55
-
"崩潰論"消退"陷阱論"登場 西方憂中國假"示弱"
2018-01-07 1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