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3月23日電 題:從追高産到求優質——春耕大忙背後的糧田“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孫志平、李鈞德、張興軍
初春時節,地處豫北的一塊高標準農田裏,紅色的植保農機緩緩駛過,水肥一體的營養液均勻地噴灑在正返青的麥苗上……
“同樣一塊地,同樣是春耕,去年和今年就不同。”站在地頭,河南浚縣偉一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周偉起告訴記者,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社積極調整種植結構,以前是單純追求高産,新目標是在保證基本産量的前提下,把更多的普通麥替換成優質麥。
“合作社一共流轉土地3000多畝,多年來主要生産的是種子糧,價格高而且不愁銷路。”周偉起説,“然而隨著一些地方普通麥出現賣難,優質麥越來越吃香,作為上遊的種子生産也要調整結構。”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一塊巨幅標牌立在不遠處,上面顯示偉一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河南科技學院合作,開展一國審小麥新品種的示范種植。然而牌子還沒來得及更換,地裏的小麥品種已經變成了市場更暢銷的“新麥26”。
據了解,作為普通品種,合作社此前種植的小麥最大特點就是高産。與之相比,作為優質強筋麥的“新麥26”,因為是弱春性品種,不但容易受凍,病蟲害發生的幾率也更大,從種到收每個環節的管理都更加精細。
浚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胡振方介紹,從2012年開始,縣裏先後整合各種涉農資金共計3.5億元,建成了全省最大的30萬畝高標準糧田示范方。作為示范方內流轉土地規模最大的合作社,偉一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開展的品種結構調整,正是當前持續推進的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縮影。
同在示范方內開展春耕的衛溪街道傅莊村村支書傅太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此前試種的結果,“新麥26”平均單産在1100多斤,比普通高産小麥少了100斤—150斤,然而由于是優質麥,每斤售價比普通高産小麥高出0.2元—0.3元。“兩相對比,畝均收益並沒有降低,而且還解決了市場銷路問題。”
除了市場倒逼,浚縣還通過有關補貼對小麥種植結構的調整進行政策引導。據了解,借助農業部的有關項目資金,2017年該縣拿出了600萬元對優質麥種植開展農藥肥料等農資補貼,其中成方連片區每畝50元,周邊輻射區每畝30元。預計未來補貼額度還將進一步提高。
胡振方告訴記者,早些年建設示范方的時候,流行的説法叫“高産創建”,不管什麼品種,只要高産就是好品種;現在則從上到下提倡“優質高産高效,綠色生態安全”,在保證基本産能、産量的基礎上,對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著是同一塊高標準糧田,名稱不同,內涵自然不同,而這種‘變身’的背後,體現的正是國內農業發展經營理念的不斷升級。”
數據顯示,2017年河南浚縣共推廣種植優質強筋麥15萬畝,其中僅上述30萬畝高標準糧田示范方內就有10萬畝。目前整體苗情長勢良好。
-
江蘇:苗弱致春管春耕壓力升 種植業結構調優主動作為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但受去年秋播罕見連陰雨天氣影響,江蘇省小麥爛耕爛種面積大,晚播面積佔比高,苗情不平衡性突出。2017-03-22 17:27:25
-
春耕時節農事忙
初春時節,天氣變暖,河北定州農民搶抓農時開展春耕生産,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2017-03-17 22:22:2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共享單車正流行,國外如何鼓勵綠色出行?
2017-03-23 08:38:47
-
大學生就業難是缺崗位還是缺自我定位?
2017-03-23 08:20:38
-
勤儉節約是美德,“光盤行動”經驗大分享
2017-03-23 08:45:32
-
借"精準扶貧"逼寡婦發生性關係?該徹查
2017-03-23 10:08:58
-
動心了嗎?國家鼓勵事業單位這類人兼職創業
2017-03-23 1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