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立法規定:利用信息系統散佈謠言情節嚴重者停網停機新華網瀋陽9月28日電(記者范春生)利用信息系統製作、複製、發布、傳播謠言等,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6個月停止聯網、停機整頓處罰……遼寧省人大常委會27日審議通過的《遼寧省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管理條例(修訂)》,首次作出這樣的立法規定。 [ 2013-09-29 08:45:51 ]
·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有關負責人:打擊網絡謠言有利於保護正當言論自由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網絡新聞協調局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打擊網絡謠言有利於保護正當的言論自由。我們的網絡空間不能成為謠言空間。放任謠言傳播,無異自毀網絡。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謠言傳播。 [ 2013-09-29 08:45:15 ]
· 依法治網要警惕“歪嘴和尚”“兩高”的司法解釋,既是“授權”,也是“限權”,目的是告別依靠個人意志、行政命令的管控,將“依法治網”進一步納入“依法治國”的框架  發帖少年先抓後放,公安局長竟是有案在身——幾天來,甘肅“張家川事件”正在出現戲劇性續集。 [ 2013-09-25 07:07:56 ]
· 中國不會在網上設置“政治租界”上海自貿區是個筐,什麼都想往裏面裝。這不,某媒體近日聲稱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將取消互聯網防火墻等管理措施。此言一出,頓成熱點,許多人將話題引向探討“網絡特區”乃至“文化特區”。但第二天權威機構就通過官方媒體否定這一説法。這場烏龍事件讓人們再次看到了許多人和機構的缺乏判斷力與盲從,也對這些受愚弄的人所主張的東西添了幾分憂慮。 [ 2013-09-27 14:13:36 ]
· 法學專家釋疑“兩高”網絡誹謗司解五熱點針對"明知而散佈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是否違反罪刑法定原則、"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是否恰當、是否不當擴大了誹謗罪自訴轉公訴案件範圍、將信息網絡視為"公共場所"是否違反罪刑法定原則、解釋第七條中的行為是否違反"國家規定"5大焦點問題,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向《法制日報》記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2013-09-27 14:23:04 ]
· “做大V感覺像當皇上,網絡沒有制約就會走向反面”新華網北京9月14日電 “網上的聲音沒有監督、沒有規範、沒有警示……在不斷的追捧聲中,我的虛榮心逐漸膨脹,進而就忘乎所以,誤導了網民對事件的認識和理解,引發了不滿情緒的宣泄,忽視了作為一個網絡大V應盡的社會責任,帶來不良示範效應。”   9月13日,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的網絡大V“薛蠻子”(中文名薛必群)如是反思。在與民警的交談中,他含胸埋頭、低聲答問,已然不復一個月前做客央視高談闊論網絡“正能量”、抑或半月前初進看守所仍然昂首挺胸的大V“風範”。 [ 2013-09-16 14:43:01 ]
· “兩高”新解釋:厘清網絡謠言的法律邊界專家觀點:公安機關在執法辦案中應當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注意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一方面要嚴格執行《解釋》的刑事立案標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控制刑事司法的打擊面,打擊極少數,教育大多數;二是要注意證據的蒐集和審查,避免將來可能被錯案追究的風險。 [ 2013-09-13 11:29:43 ]
· 網絡VS人權:國際人權專家熱議網絡時代的人權保護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記者崔清新 任珂)在全球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和新應用層出不窮的時代,如何更好地保護人權成為第六屆北京人權論壇上的焦點話題之一。在肯定互聯網對保護人權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與會的中外專家學者也對如何更好地管理互聯網以保護人權提出了建議。 [ 2013-09-13 10:50:22 ]
· 人權專家:監管互聯網並非限制自由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記者任珂 楊慧 華春雨)參加第六屆北京人權論壇的中外專家學者12日&&,互聯網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人權保護帶來了挑戰。監管互聯網並非限制自由,而是對人權的保護和促進。 [ 2013-09-13 10:49:56 ]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有規則 權利才有保障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 人民日報9月12日評論員文章:有規則,權利才有保障 [ 2013-09-13 10:49:27 ]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言論自由的法律邊界:不得誹謗他人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 人民日報9月12日署名文章:言論自由的法律邊界:不得誹謗他人 [ 2013-09-13 10:47:45 ]
· 專家:轉發誹謗信息499次造成嚴重後果同樣構成犯罪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韓元俊)專家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解讀“兩高”辦理網絡誹謗等刑事案件的解釋認為,該司法解釋的&&其實保障了公民表達權和監督權。 [ 2013-09-11 09:05:48 ]
· 專家釋疑兩高司法解釋:網上合理表達觀點不會牽涉誹謗針對人們普遍關心的司法解釋在嚴厲打擊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犯罪同時,如何保護表達權和監督權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刑法學專家。 [ 2013-09-11 10:31:23 ]
· 網絡空間“罪”與“罰”——解讀兩高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釋五大焦點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陳菲、華春雨、楊維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9日公布。針對司法解釋中的五大焦點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望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林維、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曲新久、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志祥對此進行了解讀。 [ 2013-09-10 14:08:51 ]
· 兩高公布辦理利用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9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這部司法解釋將於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就《解釋》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內容説明如下… [ 2013-09-10 14:54:34 ]
· “兩高”就辦理網絡誹謗等刑案司法解釋答記者問問:我國刑法對誹謗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非法經營罪已有規定。對於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兩高”為何又作出專門解釋?   答:近年來,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主體的包括通信網、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在內的信息網絡日益普及,已成為人民群眾工作、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 2013-09-10 14:54:34 ]
· “兩高”關於辦理網絡誹謗等刑事案件的解釋(全文)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規定,對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 2013-09-10 14:54:34 ]
· 兩高公布司法解釋:誹謗信息被轉發500次可判刑兩高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 2013-09-10 14:58:51 ]
· 最高法:誹謗信息轉500次可判刑係實證研究確定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設置轉發量,是考慮到轉發信息會造成多人瀏覽該轉發信息的後果,對於數字的確定,是經過實證研究和專業論證而確定的。 [ 2013-09-10 15:44:20 ]
· 兩高:提供有償刪帖或發布虛假信息按非法經營定罪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9日指出,以營利為目的,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發布信息等服務,擾亂市場秩序,構成犯罪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 2013-09-10 15:01:59 ]
· 網絡誹謗引發群體性事件 公安機關可直接介入9日,中國“兩高”發布的司法解釋規定,明確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刑事案件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根據規定,利用網絡誹謗他人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屬“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應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 2013-09-10 15:03:29 ]
· 兩高:非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不構成誹謗罪即使檢舉、揭發的部分內容失實,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或者不屬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而在信息網絡上散佈的,就不應以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這是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9日在北京作出的&&。 [ 2013-09-10 15:07:58 ]
· 聚焦兩高解釋:明知誹謗提供幫助以共同犯罪論處司法解釋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內容,此外,還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犯罪與其他犯罪的數罪問題及其處罰原則。 [ 2013-09-10 15:04:59 ]
· 兩高:網絡誹謗同時構成其它罪依處罰較重規定定罪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9日介紹,對於行為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犯罪,同時又觸犯其他罪名的,《解釋》第九條規定,應當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 2013-09-10 15:06:29 ]
· “網絡反腐”舉報內容非故意捏造事實不應追究刑責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楊維漢、華春雨)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9日在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釋新聞發布會上説,當前,“網絡反腐”、“微博反腐”對於反腐倡廉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廣大網民通過信息網絡檢舉、揭發他人違法違紀行為的,有關部門應當認真對待,負責任地核實,及時公布調查結果。 [ 2013-09-10 14:59:55 ]
· 新聞背景:國外如何規範網上行為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劉奕湛、鄒偉)近年來,隨着社交網絡等新媒體的興起,網絡謠言層出不窮,造成的惡劣影響令各國深受其害,網絡謠言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面臨的共同難題。對此,一些國家或&&相關法律,或採取多重措施,嚴厲打擊這一全球“公害”。 [ 2013-09-10 15:00:54 ]
0100200201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