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內推實習充斥網絡 售價數千元至萬元不等
天價付費實習灰鏈調查
●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希望就職于科技含量高或者能夠真正提升專業能力的實習崗位,但好的實習崗位比較稀缺,導致部分高校畢業生不惜花重金獲取,這種現象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 部分中介機構、公司導師、電商運營平臺打著實習內推的旗號,實施聚斂錢財的非法行為。由于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學習與線上辦公成為高度熱門話題。隨著防疫常態化,線上學習與線上辦公成為時下人們的重要選擇。
對于面臨就業的高校大學生來説,除了完成基本的線上學習課程外,通過線上進行“遠程實習”獲取一份頂級公司的實習經歷,也成為當下很多高校大學生的首選。
然而,這樣的實習機會被一些商家盯上,做起了買賣。在閒魚、淘寶等平臺搜索關鍵詞“實習”,會發現不少商家貼出實習資源,商家號稱自己是靠譜的中介,可以通過內部關係搞定實習名額,或者是所謂的“遠程實習”。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阿裏巴巴遠程實習一萬五”“黑石這個LEVEL一萬八”“普華永道兩萬一”“波士頓(咨詢)兩萬五”。某網友也曬出了安永離職員工冒充安永招募“遠程實習”的微信聊天截圖。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付費“遠程實習”不僅價格高昂,而且套路多多。
付費實習屢見不鮮 主要涉及頭部企業
受疫情影響,“實習”時不方便進公司或者無法進入單位實地辦公,只能在線上完成實習公司交辦的各類實習任務。在保證質量及水準的前提下,“遠程實習”對于大學生和公司來説,都著實不錯。但與此同時,有不少中介機構和個人卻借助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做起了付費實習的生意。
所謂付費實習,即中介機構和個人通過個人資源、人脈或者其他手段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學生則需要花高價購買該實習機會。
有網友曬出的截圖顯示,該網友表示自己想了解安永(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崗位時,對方表示可以通過付費“遠程實習”幫助其進入安永實習,報價7000元,並表示“遠程實習”是近幾年剛出來的商業模式,因為市場上的實習太少了,“遠程實習”門檻低,其實就是付費買實習。關于付款合同及offer發放相關問題,對方稱,因為是個人行為,所以簽不了付款協議,但可以通過先發offer再付錢,可以走支付寶延遲到賬。
《法治日報》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當下,付費實習並不少見,在微信、微博、QQ等互聯網社交平臺上都有付費實習的身影。
“某機構可提供‘遠程實習帶證明’單位”“某機構近期遠程匯總”“近期院校開學,學生實地實習需求降低。小夥伴們可以多推推遠程,帶證明遠程實習整理如下”……類似這樣的信息在許多大學生的微信朋友圈、微信實習群、QQ實習信息群頻繁出現,涉及的可遠程實習公司包括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等證券類公司,德勤、安永、艾瑞等咨詢類公司,LV、迪奧、寶潔、聯合利華等奢飾品和快消品公司,還包括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如騰訊、阿裏巴巴、字節跳動等。
《法治日報》記者發現,在微博“實習”超話中同樣充斥著“內推”字樣,發帖“求實習”則會招來大批中介主動問詢。
實地遠程自由選擇 價格高達兩萬余元
除社交平臺外,《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淘寶、鹹魚等互聯網電商平臺上搜索“付費實習”“內推實習”等相關信息時,不少商家都貼出了自己的實習資源,字節跳動産品崗位實習內推、騰訊商業分析付費內推、中信建投證券投行部付費保過內推等付費實習信息同樣並不少見。
《法治日報》記者隨機咨詢了一家名為“BCG貝恩麥肯錫MBB遠程線上實習保offer”的內推機構。該店家表示,“我們主營實習內推、求職指導、導師一對一輔導等項目。我們有北上廣深的投行、行研、固收、量化、資管、VCPE、精算、四大、咨詢、外資行、互聯網、快消500強等實習崗位、導師資源等”。
當問及如何收費時,店家回復稱:“實地實習的價格在2萬元至2.5萬元,一個月的實習薪資大概是4000元至6000元,可以做長期,走人事。如果是遠程實習,就很便宜,幾千元至一萬余元的都有,具體要看你的實習時間,可以開相關證明,但不走人事。”
在百度搜索輸入“付費實習”“內推實習”等關鍵詞時,“2020付費實習?立即申請名企實習/全職速推”“暑期留學生實習”等相關信息也會出現在頁面頭條。
《法治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付費實習形式有“線下實習”和“線上實習”兩種。相比而言,付費“線下實習”的形式歷時更久,早在2017年,不少機構便發聲明抵制付費內推行為,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于2017年12月對相關付費內推的行為就發出嚴正聲明。
當下,付費內推“線下實習”仍然屢見不鮮。有金融專業的學生表示,付費內推進名企在金融專業學生中早已是人盡皆知的秘密。此外,相對于不“走人事”的付費“線上實習”來説,不少中介機構和個人表示實地實習需要有渠道經人事部門,同時也有相應的實習薪資,所以價格會更高。
那麼問題來了,付費“線上實習”為什麼不能“走人事”?
據了解,“遠程實習都是不走人事”“遠程實習一般是項目組內部的招聘,不走官方渠道”“因為這個沒有真正走到企業中去,所以你這肯定不是一個走人事的實習”……成為很多中介機構和個人的説辭。
實習證明真偽存疑 付費實習常遭辟謠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付費“線上實習”的步驟一般分為:第一步,中介機構或個人向應聘者提供知名企業的所謂“遠程實習”崗位,應聘者需向其繳納高昂的費用以換取offer;第二步,應聘者在付費之後(一般是個人轉賬或者轉到某某專做此類生意的“咨詢”“教育”類公司),中介機構會聯係相應知名公司的違規操作的員工,該公司員工會用公司郵箱向應聘者發送offer郵件,確認錄取為“遠程實習生”,應聘者繳納的高昂費用中一大部分被該公司違規操作員工分掉;第三步,該公司違規操作員工以郵件、微信、QQ等方式向應聘者分派“實習任務”,一般以寫行業報告、調研或者重復性的工作為名,讓應聘者開展所謂的實習工作。
王奇(化名)在多家知名金融公司工作過,他就曾為某中介公司帶過“遠程實習生”。
據王奇介紹,中介機構工作人員告訴他,其手裏有很多學生,讓他遠程和學生介紹下工作,發發郵件、教教他們,帶一個學生可獲得1萬余元的報酬。
“現在看來,這種實習方式比較‘水’,學生想要人力資源部門的證明,其實我們是無法給的。”王奇説,“這種所謂的合作,雖然讓我賺了錢,但我的內心一直不安。”
王奇認為,這種服務相當于打破了一種平衡,讓實習變得不公平,也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浮躁了,會讓人産生只要有錢就能進大公司的錯覺。以前,大公司的實習機會往往需要通過投簡歷、提供在校成績、社會經歷,甚至參加面試競爭獲得,如今“天價”付費實習,不僅讓實習變了味,也在“實習認證”的有效性上埋下了風險。
面對當今市場上存在若幹第三方機構或個人以提供面試、實習/工作機會為由,向求職者索取相關費用的亂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畢馬威、安永、普華永道紛紛于2020年出示打假報告。
4月16日,畢馬威中國嚴正聲明:“畢馬威中國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機構或個人對外提供有償的畢馬威面試和工作機會,也從未提供任何遠程在線實習或工作項目,所有被錄用的實習生或雇員均需向畢馬威中國的相關辦公室報到、辦理正式入職手續後才能開展工作。”
5月20日,安永官方辟謠:“安永成員機構在中國校園招聘的任何信息及政策,請以安永校招官方微信平臺發布為準。獨家放送,僅此一家,絕無分店。安永君沒有與其他任何第三方求職或培訓機構進行合作,請不要迷信內推。”
6月11日,普華永道校園官方辟謠:“任何號稱只要支付費用就能獲取面試、實習/工作機會的第三方機構或個人都是假的。”
變味的付費實習服務亟須整治
對話人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韓英偉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法律係主任 鄭 寧
《法治日報》記者 韓丹東
《法治日報》實習生 郭元橋
高需求催生産業鏈 保證性承諾或違法
記者:為何會出現付費實習這個産業鏈?
韓英偉:歸根到底是好的實習崗位和學生需求之間不平衡,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已不再滿足于普通的公司崗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希望就職于科技含量高或者能夠真正提升專業能力的實習崗位,希望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好的基礎。然而,好的實習崗位比較稀缺,導致部分高校畢業生不惜花重金獲取。
這種現象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部分中介機構、公司導師、電商運營平臺打著實習內推的旗號,實施聚斂錢財的非法行為。由于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鄭寧:付費實習作為在社會就業壓力背景下的新生産品産物,被許多人力資源平臺公司所推出,高額的介紹費和輸送費中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利益蛋糕越來越大也促使從事這種“新興行業”的人力資源公司越來越多。
這種利益鏈條的形成,很容易想到一個詞“權錢交易”。優質實習資源稀缺、公司內部管理體制漏洞導致權力尋租,讓許多商業機構抓到了“喝湯吃肉”的機會,從中狠賺一筆。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持續增長,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指出,2019年我國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相較2014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今年又遭遇了疫情,好的就業崗位更顯稀缺,一些大學畢業生對付費實習、付費內推更是趨之若鶩。
記者:付費實習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公司導師、中介機構、電商平臺運營者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韓英偉:法律對于付費實習沒有明確的要求。但是,付費實習要遵循相關的法律規定。廣告法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係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先行賠償。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制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鄭寧:根據廣告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和第三項之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含有下列內容,即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利用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從這個角度來説,求職機構宣傳文案中聲稱“保offer”屬于違法行為,如被舉報,面臨的最高處罰高達20萬元。
如今大學生就業困難,很多人希望在校期間獲得實習機會,積累工作經驗,為畢業求職早做打算,然而當下好的實習崗位仍然供不應求。付費內推是根據市場需求産生的結果,中介提供職位推薦、包裝履歷、培訓、指導、咨詢等服務,針對這些服務收取費用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是中介與用人單位員工個人進行分成,而用人單位不知情,那麼員工行為是違法的,屬于賬外款項不合法,情節嚴重甚至構成犯罪,即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宣傳務必真實有效 未雨綢繆加強監管
記者:學生在選擇“遠程實習”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是否推薦學生“遠程實習”呢?
鄭寧:“遠程實習”對于準備出國找工作的同學來説,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並且還會提供一份有一定含金量的推薦信,可以靠“遠程實習”獲取經驗再去找下一份實習。“遠程實習”時間地點較為靈活,能夠自由控制。並且,靠譜的“遠程實習”和實地實習一樣都是支持背景調查、提供實習證明的。
然而,“遠程實習”不用實地辦公,實習生無法感受公司的辦公氛圍,也缺少與其他同事之間的溝通。“遠程實習”更多的是單線的執行動作,很少會接觸到整個項目流程上的工作。“遠程實習”因為缺少監督,不太適合那些自主性不強、時間觀念不強、需要別人鞭策的同學。此外,“遠程實習”和實地實習區別很大,“遠程實習”往往不會有直接留用的機會,適合非畢業班學生。
記者:如果選擇付費實習或者付費“遠程實習”,學生應提前做好哪些事?這種現象是否需要規范?
韓英偉:保存轉賬記錄、中介機構等相關信息,在對方違約、詐騙後進行維權;看具體的實習情況,如果存在欺詐等違法情況,及時報案。
鄭寧:應當在確保真實、公平的前提下,通過疏堵結合的治理手段,讓付費內推成為學生實習的有益補充。
首先,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
其次,不能因為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有利可圖,用人單位就與中介機構沆瀣一氣,將實習崗位囤積居奇,變為謀取不當利益的手段。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只能作為正常實習生招聘的一種補充,不該成為常態。
相關職能部門應未雨綢繆,加強監管,依照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嚴打變味的付費內推服務。同時,在校大學生也要提升法律素養、增強維權能力。(記者 韓丹東 實習生 郭元橋)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