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部分消費者資訊保護意識不足易陷騙局
如今,“剁手黨”熱衷的網絡購物,已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的新目標。記者近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了解到,今年1月至6月,烏市共發生冒充網絡購物平臺客服類詐騙案件264起,其中,冒充淘寶客服類詐騙案件122起,涉案金額182萬元。
網絡購物詐騙來勢兇猛,其中有哪些常見的騙局?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防范?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以退款為名行騙
“我在家裏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是一家快遞總部的客服人員,説我有個快遞丟失,要給我賠償。他説出了訂單號和物品價格,讓我提供支付寶賬號。”今年1月29日,烏魯木齊市民王強報警稱,由于對方説的資訊很全面且全部正確,他便相信了對方,沒想到被騙了。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很多人會通過注冊會員、購買物品、辦理業務等多種方式留下自己的個人資訊,這些資訊如果沒有做好保密工作,很容易被他人竊取和利用。”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羅軍説。
物流在運輸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原因導致貨物延遲到達或者無法到達,不法分子利用獲得的資訊,先以快遞公司人員的身份,通過電話告知受害人其貨物運輸出現問題,再通過向受害人核對購買物品資訊,獲取受害人信任,然後以退還貨款或者雙倍補償為由,吸引受害人退貨。如果受害人稱嫌麻煩,不想退貨,不法分子就以會嚴重影響顧客信譽度、今後購物會産生影響等為由,讓受害人必須退貨以保全自身利益,從而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在作案之前,可謂‘做足了功課’。”辦案民警説,不法分子了解到受害人所購買的物品,然後以淘寶客服的身份給受害人打電話,稱其購買的産品存在品質問題,要給受害人退款。同時,將受害人所購買的物品的訂單號、名稱都告訴受害人,以獲得其信任。然後,用全額退款或雙倍退款來引誘受害人上當受騙。
今年3月5日,烏市市民楊志報案稱:“我接到一個自稱是淘寶客服的電話,對方稱,我去年10月在網上購買的粉色毛衣因甲醛超標要給我雙倍賠償。因對方描述的粉色毛衣與我購買的毛衣樣式一致,我便信以為真,按對方指示添加其為好友,之後對方以不能給我直接退款,要求我下載‘小米金融’購買連結産品才能退款為由,先後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充值Q幣和購買京東點卡的方式,騙走了我4000元錢。”
年輕人成受害主體
“在人們的固定思維裏,一般受騙的都是年齡稍微大一點的老人,其實不然。在現在的資訊網絡社會,由于大量年輕人在網上購物,對網絡警惕性差,個人資訊極易被獲取,很容易受騙。”烏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有關負責人説。
從警方統計數據來看,在122起冒充淘寶客服類詐騙案件中,28歲以下受騙者有66人,28歲至60歲的受騙者有54人,60歲以上被詐騙的有2人。
網絡購物詐騙屢見不鮮,究其原因,還是人們的思想意識不到位,沒有防騙意識。這類案件雖然涉案金額數目不高,但發案次數多,累計金額高。
“大部分受害人在聽到不法分子説出其部分個人資訊後,就認為對方是真的淘寶客服,為了貪圖快捷,也不進行官方電話確認,就盲目信任,導致被騙。很多不法分子冒充淘寶客服退款時,都以雙倍的退款金額來吸引受害者,很多受害者貪圖這些利益,從而被騙。”羅軍説。
辦案民警介紹,現在網購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使用,雖然很多人能夠熟練應用網絡,但對于網絡平臺的了解卻少之又少。如支付寶的螞蟻借唄、花唄,很多人都沒有用過;再比如二維碼和驗證碼的作用,很多人都不知道。大部分人在被騙過程中,完全是通過他人指揮操作這些不熟悉的程式來完成匯款。
支付方式潛藏風險
隨著網絡越來越便捷,人們的消費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很少有人在消費時使用大量現金,取而代之的是刷卡、掃二維碼、手機轉賬等便捷方式。然而,這些方式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資訊一旦泄露或者隨意識別二維碼,就會直接造成經濟損失。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一漏洞,對受害者實施詐騙。
“在冒充淘寶客服進行詐騙的一係列案件中,不法分子獲取錢款的方式極為相似:在獲取受害人信任以後,不法分子會以驗證身份為由,要求添加受害人的微信,然後通過微信給受害人發送一個二維碼。當受害人識別二維碼後,通常要填寫個人資訊,如身份證、銀行卡號、銀行密碼等,當受害人填寫完畢以後,受害人卡裏的錢就會被不法分子轉走。”辦案民警説。
此外,還有的不法分子在獲取受害人信任後,會直接索要受害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之後,不法分子會説錢已經打到受害人卡上,需要受害人提供手機上收到的驗證碼。殊不知,這個驗證碼就是轉賬確認碼,受害人一旦將其告訴不法分子,卡內的存款就會被轉走。
現在支付寶應用廣泛,而支付寶的衍生功能也慢慢流行開來,螞蟻借唄、花唄等借款功能越來越簡便。不法分子會告訴受害者,退回的貨款已經給受害人轉款,但是因為螞蟻借唄或者是花唄信用額度不夠,需要先借款提高信用額度,然後就指揮受害人借款,而借的款會直接匯到不法分子賬戶上。
保護好資訊是關鍵
信息化社會,個人資訊隨時都有被泄露的危險,醫院、房産公司、商場等很多地方都會留下個人資訊,而這些資訊沒有專業人員保存,很容易被人獲取,這就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烏市警方對今年破獲的多起網絡購物詐騙案件分析後發現,目前,受害人群中仍有大部分人員安全意識不足,不了解支付平臺的各項功能,同時對于驗證碼和二維碼的了解不足,不知道其重要性,沒有形成保密意識。各類渠道尤其是各電商平臺應加大對此類案件的宣傳、宣講,提高群眾的警惕性。
“此類案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受害人輕易地相信了對方就是廠家售後或淘寶客服等。雖然各類電商平臺已經開發了真假客服驗證係統,但是大多數驗證渠道要麼不顯眼,要麼電話繁忙需要排隊,導致受害者不能第一時間驗證對方的真實身份。因此,建議電商平臺開通客服驗證專線或專用短信通道。”烏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有關負責人説,此外,各場所、平臺要加大公民個人資訊的管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公民的保密意識和防范意識。(文中受害人為化名 記者潘從武 通訊員 陳澤華)
-
詐騙團夥盜主播賬號“提現” 冒充主播騙粉絲錢財
一詐騙團夥利用虛假連結盜取某直播平臺的主播賬號,並將賬號內虛擬貨幣“提現”據為己有,然後冒充主播發布粉絲抽獎資訊騙取粉絲錢財。2018-08-05 07:34:26
-
詐騙案暴露個別網購平臺退貨機制漏洞
2018-08-03 07:23:12
-
反詐中心提醒:當心詐騙分子盯上你的電子郵箱
2018-07-27 15:59:48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