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雞和鴨來説,鵝不是村居生活的標配。但對於淮揚地區來説,很多人喜歡吃鵝,農戶也喜歡養鵝。
與現在小雞都是炕房裏孵化的不同,農戶家散養的小鵝基本上都是大鵝下的蛋由大鵝自己孵的。農戶收集好鵝蛋,待母鵝願意孵蛋時把幾個蛋放在鵝的身體下面。母鵝會持續一個月左右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用身體保護和溫暖身下的鵝蛋,直至小鵝破殼。小鵝孵出後,有的留在家裏繼續養,有的送給親朋好友,有的以成本價給了鄰居,還有的拿到集市上跟賣雞蛋一樣賣給有需要的其他農戶。
鵝比雞好養得多,幼鵝成活率很高,印象中很少有小鵝夭折的,似乎也不用給鵝打什麼防疫針,這就減輕了很多的壓力。鵝不挑食,而且吃素,可以把菜斬碎,和着米糠喂給小鵝;待鵝長大一些後,喂點剩菜的同時,也可以直接喂些稻穀。
跟大鵝在一起的小鵝,大鵝會帶着直到小鵝長大,由大鵝的孩子變成大鵝的同伴。沒有大鵝帶的小鵝,僅需簡單看護,也能茁壯成長。
鵝的腳上有蹼,能夠在水中隨意遨游,它也喜歡在水中生活,一有時間就會待在水裏。這和同樣有蹼的鴨一樣。有鴨的農戶因此會把它們放在一起養,省掉了很多事。不過,鵝與鴨是不同的,鵝是食草的,鴨雖雜食卻不吃苗。因此,稻子初長時需要防鵝。
家鄉養的鵝被稱為四季鵝,意思是不區分季節,四季都能下蛋,四季都可以孵化,四季都可以生長。這與土雞不同,土雞一般上半年購回雞苗,春夏之際快速成長,夏天之後開始上市,秋後開始下雞蛋。鵝的蛋比較大,一個抵三五個雞蛋,據説還比較補,是孕婦、産婦以及體弱的孩子老人滋補的好選擇。因為一個鵝蛋對應一隻小鵝,有鵝的家庭捨不得吃鵝蛋,更不願意賣蛋。真想買一些鵝蛋的話,往往需要跑遍一個村子。
鵝似乎很有紀律,經常排出整齊隊列,這是雞乃至鴨都不可比的。鵝叫聲響亮,警覺性高,除了鵝想吃食會叫外,落單時會叫,發現異動會叫,遇到陌生來客會叫。鵝具有的自衛能力同時亦是攻擊能力,是鴨、雞比不了的,也是羊、兔等家畜所不能比的。這使其具有與狗近似的看家本領。經常有陌生人走近被鵝啄咬的經歷,鵝相對不笨但也不算聰明,自家的孩子甚至大人如果沒有注意,也容易被鵝攻擊。
但鵝總的來説是欺軟怕硬的,鵝一般攻擊走動的人和動物,攻擊時會迅速地飛奔過來,被攻擊的人和動物如果沒發現或者跑不過鵝,多半要被它啄咬。但此時如果人突然停下來,鵝也會剎住腳步,只要人敢跟鵝對視、對峙,鵝一般就不敢再繼續向前。中國的鵝是鴻雁馴化的,脖子很長,這個時候只要人乘其不備反手抓住它的脖子,鵝只能乖乖屈服就範。
鵝除了敢與人鬥外,還敢跟蛇鬥,敢跟黃鼠狼鬥,與它們鬥時吃虧的往往都不是鵝。這種能力,使得鵝群在農戶家的地位相對較高。在鵝特別是好鬥的大公鵝面前,狗也不敢造次,貓更不會無緣無故去招惹。
鵝肉是有營養又健康的食物。一隻大鵝宰完切好,鵝肉一個大臉盤都裝不下,鵝血要有一大碗,鵝肝、鵝肫、鵝腸等也都有不少,夠幾桌人吃的或者夠一家吃好多頓。拔下來的鵝毛也有人專門來收。不過鵝肉是“發物”,有創傷的人不能吃。高三那年體育課上,我的右小腿肚子不慎被雙杠磕傷,住校好多天沒恢復,有一個周末回家吃了頓紅燒老鵝,夜裏腿部突然急劇發炎,疼痛難忍,連夜看了急診。
有一年大學暑假回鄉,發現有一款“四川麻辣鵝”的滷菜橫空出世,在老家的地位堪比南京的烤鴨。後來才知道,四川並無此種熟食,是四川人來到三河油田,基於本地充足的四季鵝,用四川的配料,無中生有創新出來的做法,像小龍蝦一樣,是地地道道的本地新菜肴。如今這一菜肴已經火遍淮安直至南京。在淮安、寶應等地,還叫“四川麻辣鵝”,但到了南京索性被稱為“洪澤麻辣鵝”。(作者:龔潯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