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更好地理解和執行《實施意見》,現解讀如下:
一、《實施意見》&&的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未來産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産業。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重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持續涌現,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融合不斷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新産業發展方向,大力培育未來産業已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産業升級、開闢新賽道、塑造新質生産力的戰略選擇。我國具備工業體系完整、産業規模龐大、應用場景豐富等綜合優勢,為未來産業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各省(區、市)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了培育未來産業的政策文件。但我國未來産業發展也面臨系統謀劃不足、技術底座不牢等問題。
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加強對未來産業的前瞻謀劃、政策引導,圍繞製造業主戰場加快發展未來産業,支撐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聯合&&《實施意見》。
《實施方案》的主要目標是如何考慮的?
《實施意見》遵循未來産業發展規律,從技術創新、産品突破、企業培育、場景開拓、産業競爭力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發展目標。
到2025年,未來産業技術創新、産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産業規模穩步提升。建設一批未來産業孵化器和先導區,突破百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百項標誌性産品,打造百家領軍企業,開拓百項典型應用場景,制定百項關鍵標準,培育百家專業服務機構,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未來産業發展模式。
到2027年,未來産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遍應用,重點産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構建未來産業和優勢産業、新興産業、傳統産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成為世界未來産業重要策源地。
《實施意見》如何部署前沿技術催生未來産業?
未來産業發展的核心是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實施意見》按照“技術創新—前瞻識別—成果轉化”的思路,提出推動前沿技術産業化的具體舉措。
一是抓創新。面向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6大重點方向,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發揮國家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作用,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成立創新聯合體,體系化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精識別。打造未來産業瞭望站,跟蹤重點領域科技發展動向,聚焦前沿熱點,利用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技術,精準識別具備高水平技術突破、高潛能産業化前景的技術創新。三是促轉化。定期發布前沿技術推廣目錄,高水平建設未來産業成果“線上發布大廳”,打造産品交易&&,舉辦成果對接展會,提供精準對接。高水平建設技術市場和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效整合創新優勢資源,推動先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如何構建未來産業體系和發展生態?
《實施意見》圍繞技術供給、産品打造、主體培育、豐富場景、支撐體系等方面,構建未來産業的發展生態。
一是強化技術供給。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領軍企業作用,加快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突破,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二是打造標誌性産品。突破下一代智能終端,發展適應通用智能趨勢的工業終端、面向數字生活新需求的消費級終端、智能適老的醫療健康終端和具備爆發潛能的超級終端。做優信息服務産品,發展下一代操作系統,推廣開源技術。做強未來高端裝備,突破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等産品。三是壯大産業主體。引導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實施中央企業未來産業啟航行動計劃。建設未來産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依託龍頭企業培育未來産業産業鏈,建設先進技術體系。創建未來産業先導區,推動産業特色化集聚發展。加強産學研用協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四是豐富應用場景。圍繞裝備、原材料、消費品等重點領域,面向設計、生産、檢測、運維等環節打造應用試驗場。加快工業元宇宙、生物製造等新興場景推廣。依託載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和項目場景,加速探索未來空間方向的成果創新應用。定期遴選發布典型應用場景清單和推薦目錄,通過標杆示範、供需對接等方式建設標誌性場景。五是優化産業支撐體系。實施新産業標準化領航工程,統籌布局未來産業標準化發展路線,加快重點標準研製。同步構建中試能力,為關鍵技術驗證提供試用環境,加快推進新技術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大力培育未來産業領軍企業家和科學家,優化鼓勵原創、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環境。深入推進5G、算力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千兆光網等建設,構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聯、智能綠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為推動重點任務實施,《實施意見》提出哪些保障措施?
《實施意見》從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安全治理、國際合作等四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加強部際協同、央地協作,以實施意見為指南,圍繞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專業領域制定專項政策文件,形成完備的未來産業政策體系。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帶動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鼓勵政策性銀行和金融機構等加大投入,引導地方設立未來産業專項資金。三是強化安全治理。堅持包容審慎的治理理念,加強倫理規範研究,科學劃定“紅線”和“底線”,構建鑒別-評估-防禦-治理一體化機制。四是深化國際合作。鼓勵國內企業與研究機構走出去,鼓勵跨國公司、國外科研機構等在我國建設前沿技術研發中心,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積極貢獻中國産品、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