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沱茶誕生於雲南大理,是有悠久歷史的(普洱)緊壓茶,沱茶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圓麵包,外觀精巧,曲線玲瓏。其造型由明代的“普洱團茶”和清代的“女兒茶”“月餅形”團茶演變而來,l902年由“永昌祥”商號於大理下關成功定型,至今已有121年的歷史。
下關沱茶作為普洱茶的經典産品和品牌,其原料均來自普洱茶保護區域。
下關沱茶精選雲南大葉種優質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高原倉陳化、篩分、揀剔、拼配、稱茶、蒸茶、揉茶、壓制、解袋、乾燥、包裝、高原倉陳儲等十余道工序精製加工而成。因雲南大葉種的品種優勢和自然氣候優勢造就了下關沱茶水浸出物含量高,滋味濃厚、耐泡的品質特點。
下關沱茶製作技藝凝聚了大理各族人民的智慧巧思,具有顯著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201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是滇西茶馬古道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國數千年來傳統制茶技藝中緊壓茶製作技藝的典型代表。2022年11月,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下關沱茶系列産品包括沱茶、磚茶、餅茶等緊壓茶(普洱茶)為主的五大茶類近200多個品種,年産量約3000噸,年産值約3億元。近3年年均毛茶原料採購金額7800萬元,間接帶動10萬戶約40萬茶農增收致富。産品出口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18個國家和地區。
下關沱茶將持續以標準化助推清潔化、自動化、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發展,立足大理資源稟賦,加快産學研、農文旅融合發展布局,依託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下關沱茶館和中國(下關)沱茶研究院陣地,推進“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三茶統籌協調發展,助力百年沱茶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
【糾錯】 【責任編輯:宮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