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古風蘊“忻”意 “煙火氣”正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12 11:24:26
來源:新華網

忻州古城:古風蘊“忻”意 “煙火氣”正濃

字體:

  永豐門、新興門、景賢門、拱辰門東西南北四門巍然矗立,盡顯“晉北鎖鑰、三關總要”的雄渾;秀容書院、文廟、元遺山祠堂雅致靜謐,縈繞着“文集九原、雅出秀容”的詩意;美食街源於“雜糧之都”的鄉土美食 啟發着游客的味蕾;古城大集琳瑯滿目的地方特産激發游客購買欲……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忻州古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對老忻州人來説,忻州古城就是舌尖上的那份美味,是時光釀就的一壇老酒,濃香醇厚。如今,忻州古城裏店舖林立,麻糖、炒餅、烤紅薯、小籠包、紅面魚兒豬雜碎……充滿了讓人欲罷不能的煙火氣。

  歲月洗禮 老而彌新

  忻州古城創造了一個個晉北美食的傳奇,成為忻州風味的代表。當下,古城借力振興老品牌的大勢所趨,忻州古城的生活,越來越有從前的味道。沿新建路一直往南,巍峨的北城門樓就映入眼簾。大城墻後,石狼巷、打磨巷、關帝廟、秀容書院……昨日喧鬧的痕跡都在,但繁華和煙火氣更甚。這裡有一刻也停不下來的來來往往,有更多的古樓老院,市井熱鬧,還有一次性體驗不盡的舌尖之旅。

  忻州人把吃早餐叫作“早起飯”,用“早起”二字開啟美好的新一天,忻州古城早餐品類多、價格漂亮。走在東大街游目四顧,“來古城喝羊湯”的招牌比比皆是。每天清晨,古城中央倉統一調配現殺羊,位於東大街北中部的“古城羊湯館”早早就開始備料,用20斤羊棒骨熬製三小時以上的高湯是羊湯的精髓。將忻州特産的紅薯粉和燉好的羊肉放入碗中,擱漏勺裏進羊骨湯鍋裏煮二三分鐘,再倒入碗,舀高湯,隨口感喜好加上香菜、蔥花,美美的羊湯就上桌了。店家是代縣人,得塞外文化的浸潤,羊肉原味,所制羊湯也有別於一般店裏的過鹹口味,細細品咂,肉嫩湯鮮,淡淡的清香中回味綿長。

  羊湯館斜對面,是“王府驢肉”,考究的門臉兒,獨具匠心的後廚先於食廳亮相,從庭院到包廂,隨處可見的原木裝飾風格,觸動內心深處的復古情懷,置身其中享美味,食材了得,文化氛圍了得,能讓你過足文藝范兒的癮。

  如果你説今天沒有什麼胃口,那就來一碗刀削麵。加豆腐幹、丸子,再來一股正宗的山西陳醋,嚼着大塊的肉,就上一瓣蒜,再喝口熱乎乎麵湯,美好的一天就此開始!

  此外,來到古城,一定要到蘭墻底巷嘗嘗白嫩滑軟,入口即化,沒有韭花、蝦皮等佐料的原味豆腐腦。白如玉、嫩如脂,滾燙的豆腐腦香氣四溢,舀起一勺塞入口中,“吸溜”一下,口感滑嫩,味道鮮美,裏面蘊含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有那濃濃的忻州老街坊味道。

  一方水土 一方食味

  在古城,上午10點後,隨處都有一個你會停下來吃一口的地方,每天在“飯點”上映的“美食大戲”更是熱鬧紛呈。深藏於古城的小吃店裏,散落着屬於北方民族的酒肉豪情與南方人的從容雅致。

  你可以嚼着不同風味串串走街串巷;可以在抬頭就是天空的店外桌吃個暢快淋漓;還可以在古韻悠悠的環境裏,一邊涮火鍋,一邊追尋契丹人發明火鍋涮肉的有趣故事;更可以在一眼望街的客廳裏喝茶話往,把盞游目,像周圍的“鄰里鄰居”一樣,樂享“五台山的自在生活”。

  在關帝廟北巷小吃一條街上,播明鎮大檀村李亮年的“吊煎鍋”店裏總是人氣很旺,南來北往的人們或站或坐,或看或吃,都被這個獨特的店名吸引着。煎鍋其實是一種餅,正兒八經的忻州傳統土小吃,現在市面上很難見到,老李用記憶中母親教給的技法讓它在古城裏重新面世。用的食材極普通,是忻州高粱面、土豆粉面、還有老一輩人記憶深處的榆皮面。

  將三種面用溫開水攪成糊,胡蘿蔔蘸油在平底鍋裏轉一圈,舀面糊入鍋攤平,不到一分鐘輕輕薄薄的餅兒就鼓泡泡成熟。看似極簡單,難在成熟後的出鍋。三種面粘合度都不高,掌握不好,極易破肚,神奇的老物件笤帚就上場了。老李的笤帚疙瘩上下翻飛,夾托自如,也是得了母親的真傳,轉出了眾人眼中的新奇。

  出鍋後的餅,還需要擱在高粱桿蓋簾上在高處晾涼,否則易粘成坨,吊煎鍋因此得名。吃法上也很有特點,將放涼後的煎鍋切條,用切成絲的黃瓜、葫蘿蔔、尖椒、土豆拌勻,就上自己調製的蘸料,咬一下,松軟可口,還有隱隱的焦糊味,家的味道立馬就吃出來了,童年的記憶瞬間浮現。

  咖喱雞丁、海鮮蝦味、珍菌……添上洋蔥、玉米、青豆、胡蘿蔔丁,厚積薄發的結果是無論肉的素的荷葉飯,都大受歡迎。而店裏主推的醬香排骨荷葉飯因土法燉骨,不加鹽、用核心秘制醬料調味,口感醇香更受大眾青睞,高峰期供不應求。再就上店家巧心思配送的爽口泡菜、綠豆湯,解膩降火又舒心,一籠大米飯讓你吃出了悠遠的回味。

  古城老故事 傳承新味道

  走走停停,一不留神兒,上燈了。漸次亮起的燈光將街道點成了金色,流角飛檐也被勾勒得更加精緻。人越來越多,悠然獨行、三個一群遛彎、五個一夥喝茶……夜晚的忻州古城味道更加香濃。

  眾多古城小吃,總有一款能擊中你的味蕾。涼皮、桂花糕、烤雞爪、羊肉泡饃、手工搓搓、煎餅卷菜、驢蹄子面……而“眷村阿嬤粢飯糰”生意比白天更要火爆。喜歡獵奇的吃貨們,是不會放過到關帝廟北巷小吃一條街上嘗鮮國民網紅飯糰的。

  逛累了,吃飽了,踱進秀容書院大門斜對面的“馬侖茶業”店。店裏的忻州特色茶飲馬侖毛健茶正咕咚咕咚冒着熱氣。産自寧武蘆芽山高寒地區的毛健茶學名岩青蘭,古醫書上稱“蘆芽仙草”,極重要的功效是消食去膩,固肝養胃。

  馬侖毛健茶是通過高科技將原有的市場散裝毛健茶進行葉桿分離後又採用食品級漏網小袋製成的袋泡茶,不單飲用方便,湯色更是金黃透亮誘人,啟杯微抿,入口順滑,一種淡淡的、特別的清香讓你回味無窮。因為屬於代用茶,不含茶多酚,所以睡前飲用不影響睡眠,真正消食好寶貝。

  年輕時尚一族總是更青睞甜飲。在草市巷西南,“一隻酸奶牛”店裏,顧客仍在來來往往。店主於浩夫妻倆是晉中人,專門跑到忻州古城來創業,與東街小夥兒小鄭一起將小店經營的紅紅火火。招牌飲品原味酸奶紫米露湯液酸甜、清涼爽口,紫米Q彈、軟糯、有嚼勁,極大地豐富了你的味蕾。

  悠然的步子,踏在青石鋪就的老街上,逛不同的巷子,有吃不膩的老味道,也有開眼界的新味道。來古城吃喝,一個字,爽!兩個字,愜意!

  每一個城市的名稱都代表着一段與眾不同的故事,隨着歷史的變遷,很多城市都改變了名字,將過往塵封進了時間裏。而忻州古城則通過一道道舌尖上的新味道,向天南地北的游客描繪着這座中俄萬里茶路上的古城底色。

【糾錯】 【責任編輯: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