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推動“雙碳”目標實現, 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15 08:28:44
來源:新華網

劉健:推動“雙碳”目標實現, 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字體:

6月13日至19日是全國節能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綠色低碳,節能先行”。這是我國連續舉辦的第32個全國節能宣傳周,倡導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已逐漸成為我們的共識。

今天是全國低碳日,新華網《雙碳來了》邀請聯合國環境署科學司司長劉健,從國際國內視角就“雙碳”目標實現分享看法。劉健表示,推動“雙碳”目標實現,關鍵是全民意識的提高和行動。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國家、企業、個人共同努力。

新華網: 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是什麼?

劉健:關鍵是全民意識的提高和行動。大家在不同層面、在各個層次採取行動。從中央的決策到地方的實施規劃、企業的投資落實、公眾行為,都會對“雙碳”目標實現産生影響。

新華網: 如何看待氣候治理對世界格局重塑的影響,特別是對全球能源結構的重塑?

劉健:能源結構重塑和全球經濟格局重塑是連在一起的,如果沒有能源,經濟發展就沒有動力,沒有血液,二者是一個互動的關係。能源結構轉型是氣候變化壓力所致,轉型已成為全球共識,各個國家都面臨挑戰,但不是説不可以實現,取決于決心、毅力和經濟的可行性。

新華網:如何處理好減碳和發展之間的關係?

劉健:減碳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經濟發展得不好,談不上減碳,也談不上轉型。實現減碳、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有很多經濟上的機遇。政府可以調整市場政策、經濟發展政策,讓企業有更多投資進來。兼顧企業利潤,才能持續發展,這是一個正迴圈的過程。做好是雙贏,做不好不僅是雙輸,還威脅到地球係統健康問題,威脅到我們的生存。

新華網:推進“雙碳”目標,發達國家有哪些減碳經驗可以借鑒?

劉健:發達國家有幾個比較大的優勢,一是技術,發達國家的清潔能源技術,在七八十年代已經開始研發,有很多地方我們可以借鑒;二是市場經濟比較發達,調整市場的能力也是比較強的;三是全民意識覺醒早。

新華網:如何看待2021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表的《排放差距報告》中提到的減排目標與結果之間的差距?

劉健:疫情後全球的重建是一個原因,全球要發展經濟,投資大部分都投到了非清潔能源或者非綠色轉型部門,所以去年報告裏顯示的減排效果就不甚理想,所以我們要加倍努力。

新華網: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國家、企業、個人應承擔怎樣的責任?

劉健:國家、企業、個人是一個分工合作的關係。政府通過調整市場,吸引綠色投資,開辟新的綠色轉型的領域加大投資,從源頭上來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目前在可再生能源投資方面,我們已經佔了全球一半以上,有目共睹。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在研發方面也要加快速度,跟科研部門有效結合,盡快把實驗室的東西轉化成能夠應用的東西,變成生産力。我們有14億人,每天都在消費,創造一個更清潔、對氣候友好的環境,自己也是受益者。

【糾錯】 【責任編輯: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