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3/ 31 08:25:04
來源:農民日報

聚焦“最初一公里” 切實推動農産品源頭分級

字體:

  2020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提出加快從源頭解決農産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的問題,主要圍繞農産品的冷鏈物流展開,以提升農産品産區貯藏保鮮和産後商品化處理能力。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賦予了“最初一公里”更豐富的內涵,更明確地把初級農産品的源頭分級、分揀、冷庫儲藏等初加工包含在內。

  從一些調研經歷看,初加工可以大幅降低産後損失率,對小農戶的直接增收效應非常明顯。對很多小農戶來説,過了這一關,才是後端的精深加工和更前端的標準化種植。這種産地初加工的需求和實踐,在拼多多等新型電商推動農産品上行的過程中表現得很明顯。電商平臺和“新農商”們,在實踐中不僅“生長”出了各種具體標準,引導供應鏈根據農産品的大小、品相等進行分級,也在生産環節主動探索相關標準,帶動産業標準化發展和農民增收。這些源于市場和行業的具體實踐,為大范圍推動我國農産品的産地源頭分級提供了有益經驗。在此基礎上,繼續推動“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直連,將能更大幅度降低産後損失率,提升農民收入。

  電商行業分級實踐帶動農民增收

  大國小農的國情下,依靠傳統銷售渠道的小農戶,往往是被動地將農産品交給到府收貨的代辦,或自己送到附近的收購點。蔬菜、水果往往是大小、優劣混裝,沒進行必要的分級分等。這導致兩個問題,首先是農産品産後損失率高,目前,我國的糧食、水果産後損失率都遠高于日本等國家;其次是農民收入受限,好産品賣不出好價格。近年來,涉農電商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農産品的源頭分級,對提高農民收入發揮了明顯作用。

  第一,電商直接面對消費者,需要嚴格的細分標準,以滿足不同需求。比如拼多多平臺上的丹東草莓,按照單果20、30、40克分成不同等級,40克的能比20克的每斤貴3元到4元。其他大多數水果都遵循同樣的道理。對農産品進行源頭分級,可以大幅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和溢價能力,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第二,分級後,可以滿足農産品消費多樣化需求。一些被傳統渠道低價收購甚至排斥的小果型,因為契合辦公室白領一族的小分量需求特徵,甚至可以在電商平臺上熱賣暢銷。一些知名農産品品牌的“花斑果”,被單獨區分出來後,價格優惠,口感不變,極受電商消費者歡迎。這些農産品都能僅靠著“分級”這一簡單的初加工過程,在新的電商銷售體係裏,就能從“賣不出去”變成“香餑餑”,為農民帶來顯著收入增加。第三,電商平臺沉淀了大量基于無數市場交易過程形成的分級標準,這些標準,結合科研機構,可以反饋到産業鏈前端,形成供應鏈和生産標準。

  對農産品源頭分級的建議

  建立相對獨立的網銷分級標準。線下的農産品銷售渠道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標準。但是,通過電商渠道的大規模農産品上行是近年來的新現象。電商新業態下,消費者的需求更為多元細分,消費者對大小、口感、品質的要求,也能更準確和快速地傳導到生産端,從而更好地實現“市場導向”。農産品源頭分級分類的標準,可以充分吸納網銷的特點。

  建立地方政府、電商平臺、科研機構和行業的協同機制。建立源頭分級標準,要結合市場性、科學性、可執行性等多個維度。比如電商平臺拼多多聯合江蘇淡水水産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探索制定長三角的螃蟹分級標準,就是在多地政府支援下共同推動的。基于這些新的標準,再往上就可以探索高品質、名品牌的形成,讓農民産生更大收益。

  分級標準要前推到生産端,並全産業鏈覆蓋。分級標準要進入生産端,需要通過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對小農戶進行統合,推動農業的標準化發展。在産業鏈的其他環節,比如包裝上,建議更好地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農産品品質安全全程監管的意見》:“鼓勵農産品分級包裝和依法標識標注,指導和督促農産品生産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從事農産品收購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對農産品進行包裝分級。”(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 趙皖平)

【糾錯】 【責任編輯:楊帆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808700000000000000111211313984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