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製作:王菁美術編輯: 張鑫 記者:關溪涓
太原街:百年商業街的興衰與沉浮

    瀋陽太原街,是瀋陽歷史上兩大商業街區之一,它記錄着瀋陽商業的繁榮和滄桑,承載着瀋陽城百年的歲月沉浮。   

    追溯太原街的歷史,倒也不長,可就是出身不好,生不逢時。它形成於中國最落魄的時期,以沙俄租借地的身份,由一條沒名沒姓的小土路,開始了隨後百年的跌宕命運……。

    1898年,時戊戌狗年,也是清光緒二十四年。這一年,在中國的東北,因列強入侵,兩條日後有名的商業街區的雛形誕生了——瀋陽的太原街與哈爾濱的中央大街。

   這一年,瀋陽火車站附近地區,被沙俄列強以“鐵路用地”的名義劃為租界區。那時誰也不知道,租界區裏那條以經商為主的南北向小街——“西四條街”,將會迎來怎樣的際遇。【詳細】

憶往昔 太原街的繁華歲月

    “太原街的味道變了。”老和平人張寶久説,“百年老街,沒有一點歷史的印記。與新商圈比又那麼破舊。”

    在張建國看來,儘管連年整修,但太原街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儘管高樓大廈平地而起,但太原街已經失去了過往的繁華。

    往日的太原街究竟是什麼樣?那還要從張寶久的童年時代説起。

    1944年7月,張寶久出生在瀋陽的一戶工人家庭,父母都在位於春日町附近的日本企業做工。而春日町,就是太原街的前身。 【詳細】

先到中興 後逛聯營   太原街商圈輝煌一時

    1981年,太原街憑藉着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商賈。醫療器械、大型百貨商場於此時初見規模。“先到中興,後逛聯營”成為一句無形的廣告語深入人心。“百貨商場式”商業成為當時最為鮮明的時代印記,也在先期規劃上奠定了太原街的商業格局,這種地塊劃分,至今仍有跡可循。   

    當時的太原街商圈以醫療器械批發以及火車站快速型商業為主,當時的“摩天大樓”雖然已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客源凝聚力上仍相對弱化,此時太原街商圈的潛質也逐漸隨着時間的發展,而被人們所熟知。 【詳細】

商圈定位不清 大型商場接連退出

    2013年,6月1日,最早進軍中國百貨零售市場的日本伊勢丹瀋陽店徹底關張。兩個月後,新瑪特花季店也閉店了。然而,這已經不是第一家離開太原街的商場了。早在幾年前,五洲春天、東舜百貨等太原街商場就相繼沒落,使太原街出現“一邊火”的現象。

    “新瑪特太原街店並不稀奇,基本都在預料之中,由於其位置、定位、招商等綜合原因,加之這幾年太原街地區一直在進行地上地下維修改造,對客流有很大的衝擊影響,從開業最初就沒有達到商業預期,使其很難支撐如此體量的商業運營。”瀋陽某大型商場負責人&&。

    而除去企業自身的原因,大型商場接連退出太原街,同樣映射了太原街商圈業態的病態。 【詳細】

商圈特色不足 同質化嚴重   客群遭遇分流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前兩個月,中國百貨業銷售同比增長3.2%,同比下滑4.8個百分點,比2012年和2011年同期更是大幅下滑5.7個百分點和15.3個百分點。   

    全球綜合性商業地産服務機構世邦魏理仕日前發布報告指出,中國百貨行業外有國內經濟增長減速、社會零售總額增長放緩以及網絡購物興起的困境,內有相較購物中心自營能力不足、千店一面同質化競爭嚴重問題,深處“內憂外患”之中。

    對於太原街商圈來説,同質化競爭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詳細】

缺乏一線大型商業項目 瀋陽站輻射優勢不在

    作為依託火車站及客運站興起的商業街,太原街商圈在上世紀20年代前在遼沈地區有着很強的輻射力。

    “當時的中興,不單單是瀋陽的中興,而是大半個遼寧的中興。當時由於瀋陽站以及客運站的原因,遼陽、鞍山等周邊城市的消費者,到太原街購物很方便。現在,隨着交通方式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這種輻射性已經逐步減弱。儘管高鐵大部分還是經停瀋陽站,但是人們可以打車到任何區域,並不局限於太原街。”梁煒驊説,“而從全國範圍內看,火車站周邊的商業,成功案例也並不多,但凡是比較好的,離得也不是很近。比如大連,商業與火車站的距離不宜太近,不然亂和繁華是兩個概念。”【詳細】

 

Copyright ©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